人生是百代的过客,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在世间,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停留,因为时间会催促你向前。兹将过客的人生,略表如下:
一、过客的心情。人一生当中,要转换很多的角色,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从接受社会养护,到成为社会的贡献者。百年岁月,转眼即逝,每个人都在想:假如人生还有来世的话……只是人有“隔阴之谜”,即使有来世,又何尝了解今生。过客的年青时代,只想为自己的幸福而追求和打拼,读书,爱情,事业,及至经济有成,儿女成群,随之老病缠身,因此很多过客经常发出一种感叹:为谁辛苦为谁忙!
二、过客的内容。有人在飞机场,在渡轮港口,在火车站里,看着万头攒动、熙来攘往的人群,认为芸芸众生如此辛苦,只有两个字而已,就是“名”和“利”,其实也不尽然。有的慈善家奔波世界,造福人类;有的宗教家云游十方,普利群生。他们有的千里迢迢,送救济物品到灾区救苦救难;有的不辞万里辛劳,前往苦难的地方讲经说法。请问他们为何名、为何利呢?总说人生的过客,有的为家庭,有的为社会,有的为国家,有的为人民。在万亿过客当中,尽管有的为自己,有的为他人,但是总说一句,都是为人作嫁为人忙。
三、过客的需要。过客在童年时,有父母安慰;在青年时,有理想陪伴;在壮年时,有事业的奋斗精神;在老年时,有回忆的酸甜苦辣。不过,世间的过客,所谓百年人生,总有一些时候也会有自我的需要,如暗巷里需要一盏明灯,迷惘时需要一位明师,航海时需要一座灯塔,寂寞时需要一位伴侣。可是人间没有十全十美,当过客为别人做出贡献时,可能也会获得一些掌声,但到了老病寂寞时,有时社会也会遗忘他的贡献。总之,人间的过客几乎都有辛酸的告白,正如《瑜伽焰口》中说:“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真是道尽了过客的心情与遭遇。
四、过客的目标。过客总希望不要空过一生,因为人到世间来,如《法华经》说,得人身的机会,有如大海里的盲龟值遇浮木之不容易。人生难得,总想要有所作为:下焉者希望光宗耀祖,子孝孙贤。中焉者希望自己平安,能为社会略做贡献,表示自己没有辜负一生。上焉者愿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一艘渡船,让芸芸众生得渡;做一棵大树,供旅人乘凉;做一座桥梁,让行路者得到方便。世间上有很多宗教家,总是希望自己能过上等的人生,能做一个过客的领航者,这也正是宗教家们所以尊贵的地方。
人生是世间的过客,但有的人希望在过客的人生里留下记录,也有一些人“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凡一切过去了,就像天上的云彩飘散,丝毫不留痕迹。如佛教的“无相布施”,不就是最好的人间过客!
面对死亡
人有生必然有死,生了要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是环形的。生不是最初,死也不是总结。生死是二而一,一而二。有的人生而欢喜,死觉悲伤,其实这只是见到一半的人生。生也不一定可喜,人生是苦;死也不一定要悲伤,死亡可能是解脱,或者到更好的地方去。所以,死亡如移民,不必太计较。面对死亡,为什么会悲伤?这是因为不知道死了以后还有没有生。其实不必挂碍,一颗黄豆,一粒稻穗,收成以后,再播种下去,还会再生,人为什么不会再生呢?
但是,死亡毕竟是人生所挂念的事,“视死如归”是不容易的境界。死亡有什么挂念的呢?
一、挂念子孙。有的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并不挂念自己何去何从,反而挂念子孙将来该怎么办;儿女还没有嫁娶,孙子年龄还小,不知今后如何依靠。就是有万贯家财,这时也不知道如何为子孙分配,心中只是一直对子孙挂念不舍,所以只有怀着抱歉,黯然闭上双眼,把遗憾带进棺材里。
二、不舍事业。有的人一生勤劳创业,当事业稍有成就的时候,死亡也在这时翩然而至。这时候,对自己一生辛劳所获得的成就,万般不舍。聪明的人赚钱,生时就要乐善好施,作种种用途。不聪明的人,所赚的钱财,只有留给后人使用。只是钱财不知托付何人,所以就会挂念自己所创办的事业,今后怎么发展。但这种挂念也是徒然,无补于事,等双眼一合,双脚一伸,再多的事业也不得再管了。
三、抱憾后悔。人到死亡的时候,一生所做的大善大恶,这时都会一一浮现在他眼前。所做是善事,倒也罢了,假如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这时就会后悔。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临终时,不会知道自己的所行所为。假如在往昔生中,有做过缺德的事,这时想要补偿,也很困难。就连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时有人问他有什么遗言要交代,他说:我欠人一只鸡,还没有付钱!从好处说,大哲学家不会拖泥带水,不想对人有所亏欠。说得不好听,在这个世间,我们检讨过,是自己欠人家的多,还是人家欠自己的多?假如别人欠自己的多,可以含笑而去;假如自己欠别人的多,在这种生命交关的时刻,又怎么来得及偿还呢?
四、死后去处。人到死亡的时候,种种挂念当中,最挂念的就是死后要到哪里去。关于这一点,佛经里早已讲得非常清楚。所谓“一心法界”,死后的去处有四种圣人的境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有三种善道,天、人、阿修罗;有三种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一共是十种道路。一般人,四圣不容易有分,三善三恶的六道轮回,这是必然的;会到哪一道,这也是不由挂念。因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平时所做的善恶业,这时都已安排好了你的去路。生命是“薪尽火传”,木材虽然烧尽了,只要换一根木材,生命的火还会一直继续燃烧。只是生命的结案,是善道,是恶道,就要看自己往昔所造的诸业了。
说到死亡的挂念,人到临终的时候,你最怀念的人,最挂念的人,都由不得自己处理。面临死亡,应该面对现实,接受死亡的考验,并为来生结个好缘,这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