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从出生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便不断地展开各种追求:求财、求名、求福、求平安自在等。现代人追求的东西更多:求智慧、求官位、求安逸、求顺遂……人生追求的东西何其多。以下兹将人生普遍共同的追求,略述如下:
一、求身体健康。人在诞生的那一刻,家人都会关心婴儿的身体状况如何,总不希望生个残障儿,而能四肢健全、五官端正、一切健康正常,父母家人才会放下心来。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就如出土的禾苗,必须给予种种的呵护,他才会慢慢成长,成为家族的希望,这也是全家人共同之所求。
二、求家庭人和。生男生女,不重要,但是成为家庭的一分子,要跟全家人融和在一起。家中的叔伯妯娌、兄弟姊妹,如果有一个人性情乖戾、个性偏执,对家庭没有正面的助成,反而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有的人让父母不安心,有的人让兄弟姊妹不和谐,都会让家庭笼罩重重阴影。所以家中添丁重要,和谐更重要。
三、求学有所长。当年岁渐长,进入学校读书之后,当然希望表现杰出,学有所长。现在台湾一般的学校都有分科制度,大学入学考试,总分在四百分以上者,可以进入医学院;分数在三百八十分以上,可以就读机械科;三百五十分以上可以读物理系、化学系等,端看个人的才智而定你的所学。有兴趣当然投其所好,没有兴趣也要为考试制度培养自己的兴趣,总是希望能跻身大学的窄门,将来学有所长,能在社会立足,则全家荣耀,举家欢喜。
四、求事业有成。学业完成,并不代表人生完成,人生的事业才正要开始。学医的急急忙忙要到大医院里当个实习医师;学教育的也忙不迭地运用种种关系,拜托人求一份教职;普通行政、会计、法律等,都要找一个需要人才的雇主,投身在人家手下学习,希望从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未来。
五、求社会安和。人生数十年岁月,并不是一天就过去了,因此在漫长的工作岁月里,尤其希望社会安和,自己工作稳定,家人生活都能无忧无虑。如果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每月薪水入不敷出,万一再逢到裁员、失业,真是情何以堪。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社会是众人之事,与我个人有何重大关系。其实如大树之不存,鸟雀何处栖息?河水之不在,鱼虾何来天堂?社会之于人,可不重乎!
六、求生活无惧。前述的社会经济萧条,这是一可惧;社会治安不好,是二可惧;家中老人偶发事故,是三可惧;儿女在社会上惹出问题,是四可惧。社会安全,政治稳定,刀兵偃息,生活才能安稳,否则处处挂心,生活不安心。
七、求大众富乐。人不能独乐乐、自乐乐,个人的生活必定要在社会大众安全了,自己才会安全;社会大众富乐了,自己才会富乐。所以,不只求一己之富乐,更要求大众之富乐。
八、求世界和平。人生所求最根本的是世界和平。世间的战争像瘟疫一样,会传染、蔓延。但看中国的一部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更别说千百年来,举世之间多少的瘟疫,多少的世界战争,都让人民生灵涂炭,凄惨无比。
所以,脆弱的生命,坎坷的人生,只希望能平安度过一生,这是一般普罗大众最大的愿望。
人生四不
人活着,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重点?兹以四本佛经的四句经文,作为“四不”的提要:
一、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华严经》)。“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例如,最初为什么要经商务农,为什么要当记者、作家,或是最初为什么要发心入道。如果能够不忘最初的发心,自然就有一股力量,鼓励你向上、向前。如果忘记了最初的发心,则很容易被境界打倒。所以,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锲而不舍,照着最初的志趣,勇往向前。
二、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维摩诘经》)。每个人都有一些朋友,但是一般的朋友在我们需要帮忙时,都要请托。当我们有苦难时,无须经过请托就会主动帮助我们的人,就叫“不请之友”。像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都是“不请之友”的模范。
在世间,很多时候我们要靠父母、亲戚、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大众给予我们的支助,才能冲过重重的难关,因此我们也应该做世人的“不请之友”,不必等人家来请托,只要我有力量,就随喜随缘地奉献、帮助,给予人间一些因缘。
三、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八大人觉经》)。朋友当中,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难免的。但是一般人的陋习,总是记坏不记好,记仇不记恩。就如我们跟人家借钱,很容易忘记;借钱给人,则是时刻念念不忘。所以失德之人,如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吾人受恩于人,要铭记在心,并且知恩图报。反之,别人偶有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记仇,如佛教讲“比丘没有隔宿之恨”,所以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
四、对社会要懂“不变随缘”(《大乘起信论》)。我们处身的社会,不但千奇百怪,而且世态人情,变化不断。我们生活在多变的社会人生里,要能知所取舍,遇到不当的事情,有违伦理道德的,自己要有不变的原则。如果是一些人情之常的琐碎小事,要能随喜随缘。也就是说,对善恶是非,要有不变的原则,对人情得失,要有随喜随缘的性格,这就是“不变随缘”了。
吾人立身处世,佛法昭示我们的以上四点,有大利益在焉,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以这四句经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
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
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
对社会要懂“不变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