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一切都讲究“美化”。庭院要种植花草来美化,产品要通过包装来美化,甚至各种运动项目,举凡吊单杠、撑杆跳、掷铅球、有氧舞蹈,乃至田径赛跑、各种球赛等,都要美化。经过美化才有美感,有美感才能耐人寻味,才会吸引人欣赏。
其实,人更需要美化,不美化就会粗俗不堪,难以受人欢迎。美化过的人,在群众中,才能受人礼遇。我们要怎样美化人生呢?
一、美化语言。人和人讲话,除了声音要柔和,音量大小要适中,尤其措辞要恰当。我们看电视台的主播,乃至一些心理咨询师、旅行社的导游人员等,他们在语言的修辞上,必然也都是经过多少美化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
二、美化笑容。语言动听还不够,还要有笑容陪衬。有的人没有美化过笑容,不会笑,所谓“皮笑肉不笑”,甚至“阴笑”“冷笑”。假如是美化过的笑容,会如春风般温暖,又如花开一样灿烂。一个脸上经常堆满真诚笑容的人,于人际、办事上,都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三、美化动作。有了语言、笑容之后,还要有美化的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随意一个动作,都让对方觉得你高贵无比。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定的礼仪。即使倒茶、握手、赠送礼品,都应该加以美化,如此在外和人接洽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四、美化心境。做人处事,都要经常往好处想。心的美好,“诚于中,形于外”,人家都会看得出来。如果心念中经常存着怀疑,凡事不往好处想,久而久之,我们听到的好事,也会在心中大打折扣。一些跟我们谈话的对手,如果他们高明的话,都会一目了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不能达到与人谈话的目标。
五、美化观念。一个好的观念,要从幼小时慢慢养成。比方说,早晨起床,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如果天气不好,今天天气清凉,记得加件衣服。吃早饭时,心中感恩妈妈做早餐的辛苦,感谢爸爸工作赚钱养家不容易,乃至想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大家都对我很好,他们都很了不起,所以借着吃饭时,多叫几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大家快来吃早餐”。甚至想到等一下要去见一个好人,要去听一个人训话。你能把一天当中的每件事、每个人都想成很好,这不但是观念的美化,其实是你整个人都美化了。
六、美化环境。有了以上的美化,最后就是要有美化的环境。环境美好不美好,所谓“境由心生”。比方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可以赞叹:这里通风很好、这里景观很美、这里交通很方便、这里文化气息很浓厚。你在赞美环境的同时,也要赞美你所拜访的对象:你很慈悲、你很周到、你待人诚恳、我们承受你很多的关照、今天打扰你了。这些虽然是客气话,但是随着为你美好的语言、美好的笑容、美好的动作、美好的心意、美好的观念所感召,美好的世界当下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你自然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了。
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这句话是指一个有能量的人,凡是经他承担的事,都能化繁就简、驾轻就熟地完成,丝毫不费力气,就叫“举重若轻”。例如,一个本领高强的厨师,请客时,十桌八桌的饭菜,对他而言,轻而易举,毫不困难。反之,一个烹调技术不佳的厨师,不要说十桌、八桌,就是一两桌,他就紧张半天,认为责任重大,不易应付。所以,人生只要能把各种功夫学得纯熟,就能举重若轻。
人生如何才能展现举重若轻的本领呢?
一、工作繁琐要举重若轻。有的人每天工作繁重、琐碎,但是经过自己整合、规划,甚至分配、授权,做好各种准备,不但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处理,即使临时有状况,也能应付自如。反之,有的人工作一团纷乱,没有程序,没有分工,没有及早准备,即使简单的工作,都会觉得繁重不已。所以,做事其实不难,只要有方法,就能举重若轻。
二、重责大任要举重若轻。在公司里,有时候上级交付一项任务,同事也殷切期盼自己能有一番作为。这时候既不能推诿,也不能轻心慢心,必须全力以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各种因缘关系,都了解透彻、考虑清楚,然后着手进行。只要能掌握办事的原则、要领,只要肯发心承担,即使再怎么重责大任、再怎么困难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又有什么不能举重若轻的呢?
三、关怀社会要举重若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关怀社会,社会也才会关怀我们。关怀社会要心甘情愿,要发自至诚。救急济贫,养老恤孤,甚至修桥铺路,乐捐助学。只要一切都是心甘情愿,当然就会举重若轻。如果心不甘情不愿,一切都是勉强迫不得已,那么即使轻而易举的举手之劳,都会觉得千难万难。所以,关怀社会要有无限的慈悲,要有宽大的心量,如此才能举重若轻,乐在其中。
四、排难解纷要举重若轻。在社会上,一个有名望的公众人物,要有替人排难解纷的能力。甚至在家庭里,身为家长,如果家人有了困难、纷争,我都无法排难解纷,如何做家长呢?公司里的领导人,当员工之间有了纠纷、不平,我不能排难解纷,如何当他们的领导呢?替人排难解纷,不仅自己要有实力,而且要公平、公正、客观、审慎。你能公平公正、权巧方便地替人排难解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轻松,不至于让纷争扩大,这就是举重若轻的智慧。
五、维护正义要举重若轻。一般人,在正义之前大都畏缩不前,为正义讲一句话,为正义做一个证明,总是不敢、不肯、不为,实在可惜。每一个人其实都应该要有维护正义的勇气,也要有维护正义的能力、方法与发心。维护正义,不但人人要做,而且要能做得举重若轻。唯有人人维护正义,社会才有公理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