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苦还是乐,如果没办法认识清楚,修学之路就会一直停滞不前。看到这种过患之后,我决定思惟自己的种种苦,从而认清这种生命的实质。
导师开示道:“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不是本质的快乐”,“苦是常态,快乐是非常态”。
思惟过去在碰到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想着去找个方法去发泄,就会拉着一帮朋友去花天酒地。确实也让我在那一个晚上感到心情愉悦,也还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等到一觉醒来,那个不开心的事情依然涌上心头,而且更糟糕的是,这还让我身体健康受到了损害。
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享受一时之乐,经常熬夜通宵玩游戏。总以为自己身体吃得消,就一直在透支自己健康。现在四十岁的我,身体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好的状况。
这些都是快乐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总以为这样会让内心能感到一丝的愉悦。但是往往到后面,痛苦会是成倍的还给我。
当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不满的时候,我也会去选择发泄情绪。而有些时候这种做法会有一些过激,例如与对方产生争执,或者在别人背后调拨离间。认为这样可以报复到别人,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到痛快。结果发现事情总不能朝我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最终不但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让自己的苦恼加剧,这真的是得不偿失。
其实说到底,之所以发生这些情况,就是因为自己信念不够坚定,才会被凡夫心所牵引着步入深渊。
人间的乐并不是究竟的乐,它是有漏的,是因为惑与业影响下造就的产物。
就像肚子饿了,就要去吃饭,饱了就不会去吃。但是饱了之后还继续吃下去,就会被撑死。同样的道理,这种快乐只是基于这种有了痛苦,就要去改善它。但是这种快乐它是暂时性的,它是会消失的,消失之后还会去寻找这种快乐。
如果在深层上的说,轮回里的一切的乐都有漏的。哪怕是升到天道,等到福报享尽的时候,还是会堕入其他四道继续受苦。
六道是不存在有究竟的乐,如果真的需要去离苦得乐,唯有生起求出离、求解脱的心。
释迦王为了不让佛陀出家,想尽办法让他看到人间的一切乐。可真当悉达多太子在城外看见病、老、死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人间的苦大于乐,当下就生起了出离解脱的心,于是毅然决定出家。
再反观阿底峡尊者,也是家财万贯,但是当他明白人生苦的时候,当下也会想到弃舍凡夫心。
虽然,我还未达到圣贤这般境界。但是,我在观察中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这些苦,看到“乐”的虚幻,我也能明白必须生起坚定的信念,朝着正确的大道前行。
苦,苦,苦,我一生都充满着苦!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这个世间的一切快乐都是过眼云烟!
放眼看去,世界上多少人为了追求这种有漏的乐而劳于奔命,最终落得一场空。看看自己,其实何尝也不是其中一员?看透了,就要弃舍它,让自己的生命品质得到真正的升华!
这周正式进入《略论》的中士道的第一节课,通过这节课地深入学习,我也从中认识到中士道的重要性以及“有漏皆苦”的涵义。
中士道的重要性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认识到佛法的基础就是:暇满难得、念死无常、念轮回苦、皈依、发心。我在之前的修学中学习到了暇满难得、念死无常,我不断反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深刻地认识它们,还是轻飘飘地把它们当做一种知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起转换成心行。反观之后,顿生愧心,因自身的信念还不够坚定,所以转换的效果也是甚微。虽然明了这种暇满人身,是历经过多少生生世世积累的福德才换来的。死是一定的,但死期是不定的。最大问题还是因为没有运用好八步骤,并没有应用佛法智慧来对照自己的生命等流,所以当要运用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片面,无法达到透彻。
导师开示道:“凡夫心的力量太大了,不是说一说就解决问题的。如果不对自己下点功夫,很难从中摆脱。只有真正认识到轮回的痛苦本质,由此联想到,六道众生都在轮回中受苦。尤其当我们对空性有体会后,会认识到自己与众生本来就是一体。具备这样的认知,更能生起同体大悲”。
凡夫心在我执的影响下,始终不能解除自身的惑与业,如果再以此下去,就只会继续轮回。所以导师才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如果对自己还是很客气,就很难从凡夫心中走出来”。过去的我,对自己太过于放逸,我执才会一直占据着自己的内心。
中士道就是让我认识到轮回带来的一切都是苦的,这样要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修学佛法智慧是以脱离轮回与生死为最大的目的。
“有漏皆苦”的涵义
轮回中的一起快乐都是“有漏”的,它并不是真实的,就算生为天人,也无法逃避一个问题,当他们的福报都享尽的那一刻,也要继续堕到另外四道中继续沉沦。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导师开始道:“唯有深刻认识到三有过患,才能对三有生起真切的出离心,希望解脱痛苦。所以生起出离心的前提,就是认识到三界的过患,轮回的过患”。
三界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我们人类就属于欲界天,有着炽盛的欲望,让我们始终认识不到生命的重要性,就无法摆脱生与死的纠缠。
观察自己一生中所有的一切,不难看出,都是有漏的,都是不究竟的。
就拿有漏的“善”来说,在做善事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做的?真的能做到那种真正无私的心态去做吗?事实上,当去做善事的时候,心里是无法完全宁静的,还是会被一些现象所影响心智。
“生命”是有漏的,因为它不是永恒的,它总有一天会消逝。
“快乐”是有漏的,因为它是建于“苦”的基础上,它是无法成为独立的一种心态。
“色身”是有漏的,因为它是会随着“生命”一样所消逝。
在无常的影响,这一切就都是有漏的,都不是究竟的。
轮回真的是太不好玩了,因为没办法认识感受到自性乐,所以就会自以为这种有漏的“快乐”等于“快乐”。
因为对“有漏皆苦”认识不足,就会在轮回中徘徊,在黑暗中迷茫。如何寻找到突破口,就要认识到必须脱离轮回,才能得到解脱大自在,然后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这个生命白白浪费,之所以让我在“暇满人身”中感受到“有漏皆苦”,就是让我认识到佛法智慧的重要性。就是要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状况,从而转变成以三宝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