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大价值在于觉醒和利他,觉醒即是大智慧,利他便是大慈悲。这条觉醒路离不开闻思修行,若无方便之闻思,则无觉醒的智慧。所以便智双运即是觉醒路上的双重保险。正如本期法义讲的方便与慧,缺一不可。若不重视闻思正见,那么修行亦是盲修瞎练。又如闻思即是人的眼目,修行则如人的手足,二者同等重要。无目不知前方路途之危险,无足则无法到达目的地。故必须要目足全具,方可安全行驶,快速走在觉醒的路上。
有一个喻言故事,讲到人瘸子骑了马瞎子,马眼睛看不见,需要人瘸子来指挥,人虽能看见路,却因腿瘸不能行走,需要借用马的腿脚方可顺利到达目的地。修行亦是如此,双重保险必须全具,才能快速成就觉醒之道。但在觉醒前应重视方便之法。
正如《入菩萨行论》第九品讲到,有事宗认为中观宗的一切众生无有自性,是不能成立的,否则谁会得佛果?希求取证佛果者,岂不是如同求石女儿一样的愚痴吗?中观师回答说:“希求佛果的发心是为了息灭自他众生的如幻痛苦,这在实相中虽无任何意义,但在现象差别中不应断舍。因为众生还在睡梦中,没有完全苏醒,如幻的痛苦感受仍然会束缚着他,所以,诸多烦恼障和所执障,在恶梦未醒之前,必须具备这些方便法,也就是说此方便法可令有情众生快速苏醒。即如渡河者未抵达彼岸时,舟船不应舍弃,待上岸后此船亦不可再留着了。同样,众生觉醒后,这些方便法也就不需要了。”如《金刚经》所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在实相中一切法空无自性,皆不应执取。
三级修学的两套模式,也正是觉醒路上的双重保险,修学模式成就大智慧,服务大众模式成就大慈悲,修学是为更好的服务大众奠定基础,而服务大众正是在检验修学,总之,有了这两套模式,就有了成佛的保障。
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欲达佛果菩提必具般若智慧,才能契入空性,通达实相属于根本智,同时还需要方便智来通达差别现象。如果缺少了智慧,那么就会在做事中成就我执,有了我执就会带来许多烦恼,所以做事做出来很多烦恼,表面上看是行菩萨道,其实离道甚远;如果没有方便,那么所谓的智慧亦是空中楼阁,不能达到究竟。所以说空有圆融,便智双运。此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从福慧二资粮来讲,以慈悲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空性慧成就智慧资粮,此为法身之因;有慧无福也不行,还需身体力行,以无我利他的精神成就福德资粮,如此才能圆满完成佛果菩提。有云: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故必须二资粮齐修并具。这便具足了觉醒路上的双重保险。
有了成佛的正确目标,又有了成就悲智的好方法,故具足了有力的保障,何愁不能觉醒呢?所以,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总有一天会成就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