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往往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比如,节食减肥。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瘦了”,慢慢变成了好评率100%的撩妹情话,一不小心还跻身年度问候语之列Top3。
正是为了这三个字,很多姑娘以节食为一个中心,不吃饭、多喝水为两个基本点,愣是开启了一场“饿吧饿吧不是罪”的Keep Fit之旅。
这些“有志”的少女,凭着“能把控体重就能把控人生”的大无畏之姿,今日别甜品、明日丢零食、后天吃空气。要么把自己折腾得面黄肌瘦惨兮兮,要么就成了间歇性暴食厌食者。
面对那些因饥饿导致肚里馋虫永不瞑目的深夜,那些因手脚无力而爬不动的宿舍楼梯,“我要以最快速度变成白瘦美”,这成了她们迈向女神之路、踏上颜值巅峰的不二信条。
当然,在体重速降的同时,她们也有了自己的“轻盈的负担”。比如翻开书本半天却记不住一个字的恍惚神游,区区一点小事就会触发焦虑……
为了一条“瘦身捷径”,有志的她们残忍拒绝了身体的次次诉求,也告别了那个曾经爱美食爱健康爱生活的自己。
然而,生活中哪有什么所谓的速效?你过去所走的捷径,还不都成了现在和未来的漫漫弯路。
盲目节食而非平衡收支的姑娘,往往都会面临大脑缺能量后的迟钝反应,以及身体疯狂报复自己的暴食反噬。更可怕的是,日复一日透支的自制力罢工了。
那条曾自以为正确的变美捷径,不知何时,成了生活绊脚石。石头表面,早已被那自卑虚荣敏感交织的毒蔓,缠了一圈又一圈。
-2-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碎片化学习”成了自我充电、天天升级的绝佳提升捷径。
幽黑色的走道中,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里,总有人戴着各色的耳机,听着各色的微课,记着各色的干货心得。若恰好有熟人过来唠嗑,只消手一挥,眉一扬,嘚瑟一句:“我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呢,您稍等。”
然而,大多数碎片化时间,不是挤出来的,都是急出来的。我那么中意“碎片化学习”,是因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丢给我最集中的干货和信息量。
看了集《罗辑思维》,我就搞明白鄙视链怎么形成了;读了篇养狗必备修毛攻略,我就敢放心大胆给我的宠物狗“灯泡”做造型了。小如黑蚁的“碎片们”纷纷蹦向了我的眼,糊上了我的耳。
最终,我走的这条速学捷径,完美成就了我所不自知的能力错觉和日益衰退的大脑。有时候我都快忘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最初只是想快速填充下自己的思维抽屉,查查跟A有关的资料。不料,这边刚被头条B辣了眼睛,过会儿又被干货C绕了进去。
等结束了此次Study time(输入时间),我突然发现,思维抽屉里该空的照样是空的。看过就忘的信息B和知识C,一不留神成了我的专注力杀手。
有时候,我就只是盲目着力于“积累”,盲目地接受一切身边的资源和机遇。自以为那样就离目的地近了一步,以为只要持续性地学习,逼一逼自己就能释放出无限潜力。
昨晚计划,明天图书馆安静自习两小时。可因为今天上午在教室象征性地下载了几篇论文,中午边吃饭边读了些长推送,我那不争气的大脑,居然以为该日自习打卡成功。
昨晚想着,明天整理收藏夹,后天分类印象笔记,然而洋洋洒洒地记一大堆,却再没兴趣翻看一页一字。
那些误以为被消化干净的知识零嘴儿,不但没给我能量,反而使我失去了汲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行动力比以往越发弱。
慢慢地,这种看似速效的学习方式,在一点点背离着我“利用零碎时间,积累点滴知识”的初衷。它成了我系统化思维形成的一条弯路,一个巨坑。
我忘了,散装干货是拿来当作料的,要做一桌子菜,远远不够。知识没有终点,知识体系亦是。对一件事情,多数人只停留在“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的浅层表象,而极少数人会去主动探索背后的为什么、怎么样。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儿时的分数排名,还是毕业后的眼界格局,都是在所谓的“捷径”上开始分岔的。
你在诉苦连连,他在沉着应对;你在自喜于今天任务完成得早,他在着手明年目标如何忙;你在七拼八凑求应付,他在集思广益开脑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长是慢悠悠的,差距是各方面的。终于有一天,走着捷径的你,行在笨途的他,已从学习态度的好与坏,化成了专注力、思维力、总结力的高下之分。
那还在笑谈“高分始于背书题少心态好”的抱佛脚少年,也会慢慢变成幽黑色走道中、沙丁鱼罐头般车厢里的公文包大叔,喜欢拿着手机学零碎知识,读细碎消息……
所以,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速成法。路还长,咱且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