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商已经被认为是和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财富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所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非常重要。《佛教的财富观》这节课中,导师为我们全面开示了佛教如何看待、追求和使用财富,同时还让我们了解精神财富是更值得追求和更究竟的人生价值。
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改善,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把幸福和安全感建立在财富、车子、房产等等基础上,如果现实生活达不到自己希望的标准,就会抱怨不平衡。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财富的作用和过患,往往就会被它伤害。
导师在本课的开示:作为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就我自己来说的吧。未接触佛法之前,把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挥霍乱花,看什么买什么,吃喝玩儿乐,就连买一双袜子都要花上七、八十块钱。还认为父母赚的钱就应当给我花,造了种种恶业,还认为是在享受。之后接触了佛法,遇见了恩师出家,恩师教导:作为一个出家人,懂得惜福,不能乱花钱,要把众生的供养合理地去使用,给他们培植福田。恩师用佛法智慧种种教导,现在的我学会了缝补衣袜,学会出家人简朴生活,少欲之足。恩师教导我,做为儿女未能报答父母恩德,做为佛子不能救佛法圣智,是多么可悲的事。恩师这番话慢慢改变了我的恶习和无知。
现在参加了三级修学,学习这一课才明白,佛法告诉我们,如是因感如是果,明了人生因果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主动把握命运。命运不是谁给的,不能抱怨天道不公。我们真正懂得命运是由自身行为决定,就要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广种福田。福田有三,首先是恩田,对有恩于我们的一切,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众生恩。悲田,就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菩萨道修行中,利他与自利是一体的。敬田,即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这里主要指佛法僧三宝。我们应当以至诚之心顶礼三宝,有一份虔诚,就能获得一分佛法的利益。作为公民,我们不能违背法律的规范,作为佛弟子,就应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准则。因为我是出家人,就意味着对世俗生活放弃,对物质的享乐放弃,排除一切干扰,心身自然就容易静下来。对在家居士来说,首先要解决个人的生计,往往还肩负着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还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承担,还要有助人为乐的情怀。
通过学习这一课,让我对佛菩萨的智慧钦佩得五体投地,佛陀把我们生活当中用到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方法都告诉我们,让我们合理地去使用。同时也明白了佛法在我心中的重要性,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惑,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脱烦恼,成就智慧,成就佛菩萨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