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同心同愿 正信正行

正信的佛教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平年代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导人向善,发挥正能量和桥梁纽带作用;非常时期佛法的慈悲济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倡导人们无私奉献的利他行为,为社会大众的道德、正义感作出正向的导引。在国家危急、民众有难的当下,宗教信仰更加显现出稳定民心、团结奋进的特性。

一、家国情怀 危难与共

自2020年春节疫情席卷全国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多少家庭亲人突然离去,家人、朋友痛不欲生,尤其是医护人员的牺牲,更令举国上下痛心!

中国是在毫无防备之下面临疫情爆发的国家,在此前没有任何治疗经验,防控难度是难以想象的。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全民积极应对,配合抗疫防疫。几个月的时间把病毒遏制住了,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这一场考验让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强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用抗疫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感情!

抗疫期间,国内社会企业界、宗教界及个人都作出相应的捐助,为疫区捐钱捐物,万佛阁主持师父第一时间带动信众为捐款捐物,佛学院学僧们成立“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在路障卡口值勤,为来往行人查验检测体温、风雨无阴,守护一方平安;同时,定期奔赴美迪科包装厂制作防护服,保障前线“战士”的抗疫装备,在大后方保障物资输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认真执行相关安全防护,用行动支持全国的抗疫,保证自他的安全。我们佛弟子尽己所能,参与到抗疫的各个志愿者岗位上,为奉城带来一分安定。

在此期间,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万佛阁分外关心,除了电话慰问,还会现场了解寺院安全防控和生活问题,支持保障寺院所需,指导我们如何应对紧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困难时期,国家政府和宗教办是宗教人士的强大后盾。

这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展示了民众的爱国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国家的稳定富强,才有小家的和谐安宁。作为佛弟子,更加感受到国家给予我们的保护,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安宁详和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休养生息,修行办道。正因如此,佛弟子更需要在“国家有急、人民有难”时为民众带来身心的抚慰与安宁。

《仁王般若经》中说,护国报恩的措施就是仁慈之心。有了仁慈之心,人人都能安居守道,民族就会和平富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国家的和谐稳定、繁荣富强是佛教徒的修行基础。社会安定,有更多的人信仰佛教,弘扬佛法,佛教才会发展,引领人们走上生命觉醒之路。

二、正信佛教 安心利民

正信的佛教信仰,能解救人们于水火!那么,什么是正信的佛教?佛教如何导引人们心灵的迷茫?乃至解除生离死别的痛苦?佛法在深重灾难面前,如何起到度己度人的作用?

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还停留在求财保平安、超度亡者,或是在遭遇挫折时的精神安慰,这是把佛教神秘化、迷信化,更有不了解的人会认为出家人不事劳作,安坐受食,是社会的负累。这些认知都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是对正信佛教缺乏了解。

正信的佛教,不仅仅导人向善,更是慈悲、智慧的象征,为稳定民心、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大方向来说,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深远地影响了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文化思想。从个人方面来说,一个有信仰的人更容易实现家庭和谐,更容易具有提高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思想觉悟。对于修行人来说,佛教更能将生命导向究竟解脱,实现觉性的最高成就——涅槃。所以,正信佛教的意义重大。

当国家有难,人民置身于水火之中时,佛教的慈悲济世思想显得特别突出。在这次疫情中,中国人充分体现出大慈大悲、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那些逆行的医护人员,背离亲人,不知前途生死,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战场,为素不相识的同胞忘我战斗,这不就是佛教里的“菩萨精神”吗?菩萨就是为一切众生舍身忘死,完全地无我利他。中国人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并不陌生,千手千眼,千处祈求千处应,这些在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哪里需要去哪里,不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么?我们都需要身边多一些这样的菩萨,社会也需要有更多的菩萨,佛教中的“菩萨”也不是泥塑、木雕的菩萨像,那些端坐大殿的菩萨是供人忆念恭敬、望而生敬的。佛教中的“菩萨”就是指每一个有菩提心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你、我、他,只要你有菩萨心肠,你就是现世的菩萨!

当身边有菩萨守护,我们会觉得特别心安。所以很多人到了寺院,看到大殿里高大的佛菩萨像,心就当下安宁清净下来。当得知疫情得到控制,人们可以走出家门时,我们的心安,是许多医护战士、国家领导、民众互助的菩萨精神、甚至是生命换来的!佛教绝对不是停留在表象的求神拜佛保平安,而是崇尚无我利他的菩萨精神,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才能得到护佑。这就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即在汝心头”的内涵,所谓的“心诚则灵”是问自己的善心善念与佛菩萨相应吗?也就是说:多行好事,莫问前程,莫以贪心作交易,人人可以作“菩萨”,才是正信的佛教。

三、生死离别 普度众生

人们对佛教“超度亡者”的认知充满着神秘色彩,认为是迷信,或者有相信“人死如灯灭”的人更觉得是忽悠人、骗人钱的作法。在这里我先不讨论“科学与轮回”这个话题,我想从现实层面探讨一下与我们每个人相关的、可见的“生离死别”。

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失去过亲人或是见到别人失去亲人,尤其在今年的疫情中,毫无预兆地,身边熟悉的人走了,亲人悲痛欲绝,友人不敢置信,见者无不生怜,道一声“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逝者已去,最痛苦的却是亲人,这种伤痛令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生活在悲情中不能自拔,从此人生变成了灰色。此时,谁能抚慰这种失去至亲的悲伤?谁来帮助我们摆脱阴影,尽快恢复到现实正常生活中来?

佛教的智慧可以做到,佛法的教理让我们明白事理,了解生命的前生后世,了解亲人的因缘因果,知道人其实是“死”不了的,生命是轮转不休的,只不过他换一种方式存在这个世间,这何尝不是对亲人的一种最大安慰呢?佛法教理的智慧足以让我们走出悲痛情绪,化解烦忧,让余下的生命过得更好。对于亡者,佛法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他的生命去向,或许生天享乐,比我们还过得好,或许往生极乐世界,那是最完美的结果。对于千千万万受难的家庭来说,这样的结果是莫大的欣慰。

如果人生有一种宗教信仰,这个信仰是佛教信仰,那么,这是一个幸运而幸福的人生。佛法不仅对现世人生有积极指导意义,对来世亡人有更大的利益帮助,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无数的事例证明,生命不只是现世今生,生命的长河轮转不息,这是真实可信的。佛教中的“超度”意义,不仅仅是对亡者,往往有“超升亡灵,度化活人”的意义,一场临终关怀,或许就感化了在场的亲人们吃素念佛,佛教通过一些仪式传递着慈悲为怀的精神,让人们从中了解到佛法的普世价值。

四、 因果招感 唯心所现

最近,万佛阁在安居期间,为满足广大信众亲近三宝学习经典的需求,主持师父慈悲,令弟子们开通网络直播,接引线上佛子共修《大方广佛华严经》,信众们非常积极热情地参与,每日留言感恩之情洋溢满屏,他们赞叹梵呗唱颂的音声,法喜充满!仅仅是隔着屏幕眼见耳闻,就能令众生欢喜信受,正信佛法的力量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益他人,度化众生,导人向善的!

佛陀的智慧是我们常人不可测度的,只有深入了解,学习体证,你才能从博大精深的佛法中发现生命的真谛。如何摆脱现代人的身心迷茫困惑?佛法提倡的“因果”观念,指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凡具有因果观念的人,做人会比较有底线、有畏惧心,不太容易成为十恶不赦的坏人。佛陀在《四谛论》中“道谛”中开显“八正道”,《八正道经》中也有开示这八种基本法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是佛法区别外道邪见的根本教义,正见以无漏慧为体,即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出世间的真相,生命的正确观念和正知真相。只有具备正见,才能运用正见去正思维,保证正语、正业,乃至正命、正精进,才能获得正念、正定,最终开启大智慧获得大自在。

我们知道人的命运各有不同,也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有的人努力勤奋却命运不济,有的人无有付出却无所不有?除了往昔因缘业果,也是可以运用八正道的行持来改变命运的。世界上大的灾难或瘟疫,都不是凭空偶然出现,当社会的杀业太重,即会召感战争或大流行疾病,佛法称为“共业”,因众生共同造作的相同业因,召感相同果报,需要在共业中,同共承担后果,比如大气、水源染污,每个人都难逃其咎,要被动承受相应后果,要改变这样的共业,需要每个人改正错误的观念,改变错误的行为。当下的疫情肆虐遍及全球,是一种共命共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要改变其果,唯有从“心”入手,以正见为眼目,建立佛法正知正信,运用佛法正见的智慧,指导我们正知的心理,建立正确的观念、心态,引发正确的语言、行为,才能改变命运,成就正命的人生,这样才会减少灾难,化解共业,或者在共业中获得平安、遇难呈祥。

佛法中常教人“放下”,并非指放弃所拥有的,而是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执念。而如何放下执念?《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作如是观。”

我们常听到影视剧中一句台词:“大师,请指点迷津!”出家人悲智双运,因果正见,能令人破迷开悟,茅塞顿开。正所谓:长夜漫漫蓦回首,佛灯高悬照世间!所以选择一个正信的宗教信仰,既是心灵的营养剂,更是人生路上的长明灯!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同心同愿 正信正行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