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离不开“身心相”,就会患得患失、时进时退

对于佛陀的回答,你可能感到不解和困惑,你现在先不必急着找答案,在这个禅期里,我会进一步为大家说明经典的意义。基本的观念是,你要先从幻心(妄想,执著)里,生起“一念觉”,再以这一念觉去修种种的幻法。如此“以幻修幻”,然后“知幻离幻”,这样一步一步地用功下去,才能真正相应到我们真实的本体、清净心。

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出家法师或在家居士,如果不知道真正的用功就是要这样下手,也不了解整个修行过程的次第和层级,只是糊里糊涂地听从别人的指使——叫你念佛就念佛、叫你拜佛就拜佛、叫你打坐就打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用功,但永远只是住着在身心表相的努力。

“身心相”本来就是虚妄的,但你却离不开这个身心相,甚至你还可能会发觉自己的努力,也能在身心相上有所获得或有所安住,这样一来,你就无法降服真正的我相(我执、我慢、我见、我贪、我爱等等),你就没办法真正去对治这个造成诸多烦恼的“自我中心”。

这样的“修行”,就会花费,甚至浪费你很多、很长的时间。当然,在借着用方法让妄心稍微停息下来的时候,你偶尔也可以相应到一点儿真心,你会感受身心有所受用,也能体会到那么一点儿的佛法,但当这种身心相的统一、清明、和谐消逝过后,你就会发觉自己又回到原本的故我。

然后,你就会觉得“好难喔”!为什么已经这么用功了,也让身心能有一段安宁了,自己也能有一段的觉悟和受用了,但过了不久,怎么又恢复故我?怎么又处在烦恼痛苦之中而无法出离?

所以,你常常不是怪自己的业障太重,就是觉得“佛”和你好像没有感应,菩萨也不慈悲,佛法也没什么真正的大用。这么一来,你就会陷在一种患得患失的得失计较之中,而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修行道路上时进时退,或者进两步、退三步,令你提不起心力全力以赴。这样,你的修行就会很苦。

我希望大家修行或学佛,一定要先清楚知道“佛”是什么、自己的清净心是什么、该怎么去努力。这样,你就会知道自己的身心虽然具有真如本性,但是还没有真正的着力点,也还没有显现真正的德用,所以你要真正地去用功,并且在方法上真正地去实践。

如果你能清楚明白这些层次,也随时有人可以从旁指导你,或者你随时都能从经典里得到佛法教理上的指点,自己也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用功,你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真正见到自己的清净心。否则,在生死存亡之中,你就会常常做不了主的;面对生死,你只是无可奈何地在五蕴里流转。等到年华老去,形灭了、身灭了,就不知该如何是好。

或许有人会问:情况真的那么严重吗?是的,的确如此。试想此时此刻你尚知精进,都已经无可奈何了,当油尽灯枯、气衰力竭时,又要如何去对治呢?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真修实证”,不要只是“知道要修行”而已。知道要修行,但是不肯下手去用功,或者知道要修行,也下手去用功了,但却只是盲修瞎练,不具足正知见,这都不是修行的方法。

因此,我们这次的共修,首要之务就是为大家建立修行的正知见。

在禅期的第一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修行正确观念是“发大心”。所有佛法的修行,都是从“发大心”开始。一定要先Open your mind(打开你的心),你才会有一个Open Heart(开放的心),否则绝对没有办法得力。

什么是“发大心”?我的师父圣严长老把“发大心”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发“菩提心”,其次要发“奋耻心”,第三要发“精进心”,第四要有“恒常心”,第五要发“悲愿心”。具足了这样的心态,才叫做开始修行。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离不开“身心相”,就会患得患失、时进时退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