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发精进心”:专一不杂,不断往前

第三,要发“精进心”。修行用功真的要很精进,不要三天捕鱼、十天晒网。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会犯上这样的毛病——来参加五天的念佛禅,接受紧迫盯人式的修行精进,但出堂后就松了一大口气,一回到家就什么都忘了,把这次修行的方法和体验也丢了!等下次参加时再说吧!一切都“莎呦啦娜”了!若是如此,就不能说是精进。

精进,是在家里、在平时也能用方法继续努力,虽然无法像参加集体禅七或念佛禅时把自己逼得那么紧,但内心也要继续用这样的法门来用功。因为在你尚未见性,尚未体会、具足诸佛的甚深义时,你都不能懈怠!

那具足后是否就可以懈怠呢?事实上,具足后自然就不会懈怠。这问题其实就像废话一样!好比你问我,你什么时候会吃饱?当你觉得饱时自然就是吃饱了,而吃饱以后当然也就不饿了。难道你还要问我,你什么时候才会不饿?只要你吃饱了,自然就不会饿!

在我们未能真正得力时,修行会有进有退,等到我们真正见到诸法实相后,就不会只是落在相上的用功。那时的精进,是不落在形相上,也不落在身心上,是完完全全、时时刻刻都是称性起修。那是从性上生起的一种妙智慧、妙功能和妙觉照,所以虽然看似无修,但时时刻刻却又是真正在修,这才是真正的精进。

什么是精进?专一不杂谓之“精”,不断往前谓之“进”。无论是穿衣、吃饭、上厕所、睡觉,都不可以离开法的用功。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现在教给各位的修行方法打成两头。如果在禅堂里很用功精进,回家后却又与生死、尘劳、欲望等相应,这样就是打成两头、不精进了。

接着,还要有“恒常心”。要知道学佛不是三两天的事,也不只是这一辈子或下一辈子的事,而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所以,你不必担心何时才能成就佛道,只要你的方法正确,若能一念顿断,当下这一念,你就具足正觉。

但是,如果你念念都在生死里攀缘,你就念念都在生死里流转。而且,并不是要等到你一口气没了,这辈子的生命结束了,你的生死才开始流转,而是当你念念都在妄想执著里生灭,你就是时时刻刻都在生死里流转,这就是“变异生死”。

我真的希望大家要做到专修一法,而且要认认真真地恒常努力,等到你对一个法门有所成就的时候,再去旁修其他的法门,自然也就很容易上手。

最后,要发“悲愿心”。我们的修行,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也不是只为了让自己离苦,而是知道自身的苦很可怕,知道自己修行是如此的困难,但是,世间有多少众生,却还在苦海沉浮迷惘而不自知,甚至连一点儿修行的概念和想法也没有,因此,我们责无旁贷,应该努力地帮助他们。

我师父常说“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只是责怪别人不知道佛法,或者责怪怎么没有人去传播佛法给这些不知道佛法的人,而是要努力并脚踏实地充实自己,让自己更有能力、更有智慧,发愿“如果别人不做,那就由我来做!”这就是一种悲愿的实践。

即便大家在禅堂里用功,仍然要想到还有多少的众生(包括我们最亲近的家人),因为没有佛法的帮忙,而常常处于烦恼、颠倒、痛苦的境界里。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还有一些佛法的认知和修行,所以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不仅要帮助我们的亲人,也要帮助所有一切的众生。若能济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法自然就不会衰落,因为当一切众生实践佛法时,圣教就必然能康复、健全。所以,真正的菩提心,并不是为个人得离苦,而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修行要发大心,有了大心,才能行大行,不怕苦、不怕累,并以真正的生命投入到修行中。当你行大行而能成就时,你的大悲愿才会显现,否则都是空口白话!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发精进心”:专一不杂,不断往前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