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就是要放开心胸、放下立场

学佛就是要放开自己的心胸、放开自己的立场,不要有太深的“我见”。新来参与的人,虽然基于因缘的关系而没办法全程参加,自己心里也应该要满心欢喜,很开心自己还是有这样的因缘,至少也能参加一天、两天!虽然你是后来才加入的,但应该更要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投入在修行中,希望自己更精进、更努力,不会落后太多或影响先来修行的人。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鼓励自己,我相信你就能很积极地用功上进!

此外,我也一再地告诉大家,修行的重点,其实不在于你用功时间的多少,而是在于你能否把佛法化成你生命真正的体验,你能否抖落、消融自己的人我见。当你能消融我执、放下妄想执著,当下,你就能见到佛!当下,你就能见到本性!这就是修行的真正目的。

重点不在于你今天念了多少佛或拜了多少佛,甚至身心有了什么样的感觉和体会,或者把这些感受和体会当成自己的成绩,以此自傲。更有甚者,还以此去评判别人的修行。如果以这种方式来修行,愈修,“我慢”愈大,这样就错了。

初来的佛友,虽然今天早上才开始用功,但我希望你们要把全部的精神真正地投入。佛法告诉我们“初发心即成正觉”,意即开始发心的那一念,当下就是正觉。如果你能发出的这一念,一心相应于佛法,没有执著、妄想和分别对待,你当下这一念就与清净心、诸佛的本心相应。

如果你能让自己的心,在一念间相应到自己清净的本心,那么,你所有的修行,念念都能流入萨婆若海(正觉的心海)。如果你能做到一念相应,以至于生起的每一念,也都能远离是非善恶分别对待,那么,当下的每一念,就都能称为正觉的念。

在农禅寺办佛七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一念念佛一念佛,念念念佛念念佛”。这里的“一念”,并不是单指“一声”,而是指身心统一到达没有其他妄想杂念的境地,也就是我昨晚介绍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一念,如果没有是非善恶、人我分别之心,那才是真正的“一念”、“正念”。如果你能以这一念来念佛,在这一念的当下,你就是佛,这就是“一念念佛一念佛”。

在以念佛的方法用功时,“一念念佛一念佛”是指,要起一个清净的心,然后用嘴巴念出阿弥陀佛的佛号。如果以相应到自己清净本体的心来念佛,以这种远离是非对待分别的心来念佛,哪怕你只有一念,但这一念当下就是清净的佛,和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一念”除了指身心的统一,也代表非常短暂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在极短暂的片刻刹那间相应到清净本心,哪怕就只是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你没有其他的妄想杂念,在那一念的当下,你就是佛。

如果你能把功夫延续,继续用功深入,那就能做到“念念念佛念念佛”,“正念相继”。如果你的每一念,都能正念相继地来念佛,那就是真正达到了“持名念佛”的目的。而你的身心,在每一句佛号念出来时,就都能与佛相应,念念都进入萨婆若海。

相对于先前解释的“一念”,“念念”是指较长时间。如果你能长时间相应到清净心、相应到佛,那还会不会有烦恼?烦恼还能从哪里生起呢?烦恼自然就没了嘛!因为只有当我们的心对相攀缘、起心分别时,烦恼才会生起。那本来就是清净心,为什么一念生起就会烦恼呢?我们用一个语录故事来说明。

有一位大官问禅师:“佛陀告诉我们,本来的心就是清净的,没有生死,诸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但却又说一念无明即有三细六粗,一念起念即生死流转。可是,既然本来就是清净心,何来一念?那一念又到底是哪一念?”

这位禅师装作没听到。大官也认为老和尚可能没听清楚自己的问题,于是就走近禅师,更谦卑地再问了一次:“师父师父,请问您,为什么会一念生起烦恼?那一念是什么呢?”老和尚还是没有理他。这位大官心里于是起了烦恼,脸上就多了三条线了!他心想:“我这次问老和尚的问题,老和尚绝对不是没听到,但他为什么对我不理不睬呢?是藐视我吗?”

这位大官的心,就这么开始起心动念了,但毕竟他还是位佛弟子,所以还是忍了下来。接着他又再尝试了一次,又更谦卑地、更靠近老和尚,几乎贴在老和尚的耳边问:“师父,敢请问您,一念生心即生死流转,这是什么意思呢?”只见老和尚眼睛一睁,开口说:“凭你这块料,你还能问这句话啊?”

这下子不得了了!这位大居士拂然大怒,整个人脸红脖子粗,青筋暴起、眼睛瞪大,眼看着就要出口质问老和尚了!就在此时,老和尚笑了一笑,说道:“你不是问我,既然是清净心,怎么会一念生心就生死流转呢?你现在这样就是一念生心!”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去问在哪个时间上如何生起了一个怎样的念,而是只要你一念不觉,就落入无明生死。当你远离一切分别对待时,当下都是清净心,可是,只要一念落入分别、对待、人我时,哪怕只是最初的一念,当下就会因为这一念而造作出许许多多其他念的生起,这样就已经飘落到罗剎鬼国了,只能等待诸佛菩萨救你,或者你自度自救。

意思是说,到了那步田地时,你生出的业已多,你的身心开始苦了,你会觉得修行真是不简单啊!业障深重很苦啊!就如同现在我们凡夫的想法、心态一般!

但从诸法的实相来看,从来就没有任何人事物能把你缚绑住,是你自己染上自己的诸多造作,又住着其中,被黏住了,当然也就无法挣脱开来。如果你能不住着,那么,你就是最好的绝缘体,你就不会对境起攀缘分别。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就是要放开心胸、放下立场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