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不要定位自己是“念佛人”或“参禅人”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几天我观察各位,看起来大家对生死都知道害怕,也想要努力修行,所以才会来这里参加念佛禅共修。但是到现在,大多数的人仍在着相,放不下身心的一切,愈追逐就离道愈远。

“放下”并不是不去用功。用功学习到达身心统一时,你的身心会有很多觉受,自己的身心安然自在,这是修行后身心转变的体验。你要用功努力,要有这分体验。但如果“只想”停留在这样的体验,你不必修习佛法,任何宗教或世间修行,都可以很快地达到这个境界。

佛法告诉我们,要见到法的实相,你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妄认四大五阴的尘劳为实有。修行要从精进中做到放下自己四大五阴所成的假合体,要在认真积极的用功里,学会放下你一向误认为实有的一切。你现在做不到,但只要用功到了那个地步,逼拶的功夫就能显现它的力量!

如果还没有体验过自己身心的统一,还没到达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还不能放下有修有证的心,你都还只是落在心相上努力。在心相上的努力,的确能够达到一心,你的确可以在一心的状况下感受到智慧慈悲的受用,但这只不过是心相上的圆满,或本体具足妙德性的少分体验,仍不是究竟离相无相以后,从法尔本具足、本无欠缺上体验得来的。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只要继续用功,就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为什么要念佛、要忆佛,要那么努力地用功精进,然后又告诉我们要不假造作(方便)?这就是重点了!用功的功夫,要做到死去活来,以至于身心有大受用、大改变甚至大成就,但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放下所有的一切。当你放下时,才知道原来本自圆成,所以才叫做不假造作。能够不假造作,你就能体验到“无”,心顿然圆成,显现智慧。

大多数人的修行都走错路。很用功、很用功地努力,希望能断除生死轮回,希望精进办道,希望断烦恼成就自己的菩提大业,从一开始的初发心就走错了,念念就跟生死的“果”相应,永远和道相违背。

发心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一颗正解的心,知道诸法缘生、当下空寂,不对诸法(包括身心一切)生起执著贪念。怎样才能放下?就是要修!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人人本具,但我们还是悟不了,所以就要从实地修,要借佛陀的经教、祖师的教法,善知识带领,还有自己在经典上的努力,从一法入,认真修学,修到身心能断除全部、放下一切。

希望大家在修行中随时要以自己的智慧观照作为修行的指导,这样就不会落在心外求法,就不会成为外道。外道不是偏见,不是贬抑,也不一定是其他的宗教或派别。凡是见相生心、有相可求、可得、向心外求法,都叫外道,

佛法不向心外求法,佛法不是外道。但如果你自己以厌离心、分别心去修,就变成生灭法,就变成外道。

不要定位自己是念佛的人,是默照的人,是参话头的人。有什么因缘,自己能参与就参与,不管用什么方法切入,一定要投注你全部身心的力量去努力,你一定能在法上受用,达到身心统一。

念佛时,就唯是一心念佛,甚至连求生净土、去极乐世界的心都没有。你可能会问:“念佛不是要求生西方吗?为什么连求生净土的心都不要有?”在日常生活不是密集用功的时候,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起一个念,以佛菩萨、以阿弥陀佛、以净土为依皈,但当你来参加禅期密集用功时,你就要唯是一心——只有念佛,没有其他二念。凡第二念生起,不论是什么念,都叫做杂念妄想。

你能保持着唯是一念,一直用功,才叫做正念相继,进而达到一心不乱。

正念相继是念念清楚分明,有自己身心相的明白,也有自己修法、在法上用功的正知。比方说,从一开始念佛时,感受到身心的苦和不舒服,到发现身心的苦离开了,觉得身心安定轻安,感受到清凉自在安然,这些都是在正念相继过程中慢慢出现的身心转变。这样的明白和正知,不是靠思维得来的,而是在用功过程中自然不离开正知正见,然后进一步达到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和正念相继不同。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母子相忆深”的比喻来说,是要忆念到“形影不离”,也就是没有所谓母或子的差别,到那个时候,“念佛的法”跟“念佛的心”是合成一体的。西方“阿弥陀佛”跟眼前当下你这个“求念西方的人”也合成一体,没有二相,是一个究竟统一。最后连统一相都不可得,但又了了清楚,这样才叫做“一心”,

如果你能从“一心”进入“无心”,见到诸佛究竟的本体、见到什么是真正的阿弥陀佛时,那么,当人家问你“阿弥陀佛在哪里?”你就能清楚地回答。你的答案不是从经典得来的,也不是从思维得来,而是心清楚的领解,不必用嘴巴也能回答。你的回答是离开了一切心缘相、离开造作相,那个“答”才是真正的答,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以后,真实的体悟。

参禅当然有答案,但答案不是追逐得来的。“参”跟“念佛”一样,都只是个方法手段,叫你往真心上去努力。只不过念佛是从耳根上、意念上下手,念到无可念时,清净心顿时显现。参话头是从“疑”下手,用攀缘心、能推的心,一直去推究“到底是什么”。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不要定位自己是“念佛人”或“参禅人”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