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我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
我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 时光荏苒,学习智慧文化已经快三年了,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在悄然变化着,因此想将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通过对业果之理的思惟,我可以从现世的自身状态及所处环境中追溯到业因;并且也相信自己当下的言行,无论是在即刻还是在尽未来际都...
我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 时光荏苒,学习智慧文化已经快三年了,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在悄然变化着,因此想将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通过对业果之理的思惟,我可以从现世的自身状态及所处环境中追溯到业因;并且也相信自己当下的言行,无论是在即刻还是在尽未来际都...
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无论学不学佛。有人喜欢田园,有人喜欢花草,有人喜欢歌舞,有人喜欢文艺。而对音乐的迷恋,恐怕是许多人的共鸣。 佛教万千法门中,就有用金刚歌饶益众生的方便之道。用远离世俗贪欲的歌声,将很多人从无聊的沉迷中,引入光明胜境。 而原...
佛法智慧照亮我的心 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 本课,导师告诉我们,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无知,执著,烦恼,造业和苦果,由于我们缺乏透视人生的智慧,就无法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
公益 慈善 什么是发菩提心?就是发愿自己要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源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要脚踏实地,净化自己的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总想装神弄鬼、上天人地;而且学佛不能双腿一盘只顾自己舒服,还要心怀众生的疾苦,切实...
众生平等 众生平等是佛教最根本的教义。人道、天道、阿修罗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对六道轮回中所有的众生怀着平等的慈悲心是学佛的基础。 高低贵贱,只是人类的分别。在究竟的意义上,众生的本性没有丝毫差别。 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人对动物却肆意...
行菩提心 愿与行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获得安乐,这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
菩提心 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不往内观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下受苦。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的。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 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
修行即修心 今天,差点又掉入心灵陷阱,落入沮丧的轮回。多亏了慈悲的同修同学,提醒我不要沮丧,要冷眼旁观这些情绪,放它们走开。保持正知正见,时刻在正念上。 起因是昨夜做了一个悲惨的梦:我依然应付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支撑不了工作压力,评职称遥遥...
看清自己,读懂自我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认识自己的心性,想要看清自己的缺点,读懂自我的过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人用两个眼睛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
学佛人生更加美好 美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美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一方面是内在的。对于我们自己的相貌和身体的美,是外在的;而社会上有正能量的人,如做好事不留名等,是内在的美。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内在的美是历久不衰的。它不会因为年龄渐增而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