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因与病
因与病 从小喜欢良医的人,大约是寄托病苦被良医救护。我也不例外,打小就喜欢良医,读过很多良医的传记。传记上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什么意思呢? 下医治已病,是说下等的医生常常在病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妙手回春,百姓们会认为这样...
因与病 从小喜欢良医的人,大约是寄托病苦被良医救护。我也不例外,打小就喜欢良医,读过很多良医的传记。传记上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什么意思呢? 下医治已病,是说下等的医生常常在病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妙手回春,百姓们会认为这样...
这几天,一翻开手机,就被一些热点新闻占屏,有负面的事,也有积极的事。对负面的事情造成恶劣的影响,肯定是被人们批评和责备,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对积极的英雄事迹,大家都会赞扬,传颂于坊间。其中有一些事迹也成为人们行为的楷模,终将载入史册,而流芳...
我不参佛法,对于信佛的人只能同情,对于自己,相信永远是“教宗勘慕信难起”(拙诗《天地》一律之句)的了。也曾听人说过修习净土的道理,随时念佛,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以便往生净土。话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可是几十年来我一直有个总印象:净土法门教人追求...
我从重庆郊外迁居城中,候船返沪。刚才迁到,接得夏丏尊老师逝世的消息。记得三年前,我从遵义迁重庆,临行时接得弘一法师往生的电报。我所敬爱的两位教师的最后消息,都在我行旅倥偬的时候传到。这偶然的事,在我觉得很是蹊跷。因为这两位老师同样的可敬可爱...
柳亚子 曼殊奄化之岁,青浦王德钟辑其遗诗,得如干首,将梓以行世,属余为之序。呜呼,余何忍序曼殊之诗哉!余初识曼殊,以仪征刘师培为介,顾君栖穷岛,余蛰荒江,未获数数相见也。武昌树帜,余在沪渎,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君自南土来书,谓:“迩者...
杨度 予世居湘潭之姜畲。寄禅师为姜畲黄姓农家子。幼孤贫,为人牧牛。十余岁时,投山寺出家为僧,然两指供佛,故名八指头陀。 师长予将二十岁。予幼时即闻乡有奇僧,具夙慧,能为诗。初不识字,以画代书。不知“壶”字,辄画壶形。其时姜畲铁匠张正旸,及予...
周作人 离开故乡以后,有十八年不曾回去,一切想必已经大有改变了吧。据说石板路都改了马路,店门往后退缩,因为后门临河,只有缩而无可退,所以有些店面很扁而浅,柜台之后刚容得下一个伙计站立。这倒是很好玩的一种风景,独自想像觉得有点滑稽,或者檐前也...
周作人 一 伏园兄: 我已于本月初退院,搬到山里来了。香山不很高大,仿佛只是故乡城内的卧龙山模样,但在北京近郊,已经要算是很好的山了。碧云寺在山腹上,地位颇好,只是我还不曾到外边去看过,因为须等医生再来诊察一次之后,才能决定可以怎样行动,而...
马南邨 前些天,首都医学界的一部分人,在白云观开了一个很别致的学术讨论会,研究元代丘处机的养生学。这件事情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丘处机是宋元两代之间的道士,登州栖霞人,后居莱州,自号长春子。元太祖成吉思汗听说他懂得养生修炼的法子,特派札八儿...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