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修念死之法心得六
同学们好!两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到“入道”的时候了。可到底能不能入道呢?首先要深刻认识死无常。认识到生命的有去无回,每活一分钟,就向死亡靠近一分钟,我好想往回逃,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哪能回头?人在死王面前,只能就犯,无处可逃啊! 而...
同学们好!两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到“入道”的时候了。可到底能不能入道呢?首先要深刻认识死无常。认识到生命的有去无回,每活一分钟,就向死亡靠近一分钟,我好想往回逃,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哪能回头?人在死王面前,只能就犯,无处可逃啊! 而...
《心灵创造幸福》。作为人生五大问题之一,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课导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心灵对幸福的重要性。首先告诉我们面对逆境时,我们要有一颗积极接纳的心,这样逆境不仅不会变成伤害我们的毒箭,反而会成为我们的修道助缘...
通过学习导师与周国平老师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问题的探讨,我认识到只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才是人类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利器。而佛法,正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提升生命品质, 拥有健全健康的人格,唯有这样, 才能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 ...
皈依学处分两块: 1.行四依法帮助完成皈依 2.皈依后要护持这份皈依心,不要让皈依心淡化。 本课内容:皈依后应学之次第 分为两块 一.各别学处 二.共同学处 【各别学处】 ——根据佛.法.僧三宝分别建立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1.★遮...
问:既然是诸法空相,那么极乐世界这些花语妙香、金沙宝树又有什么可向往的呢? 答:众生的根器、因缘不同,所以佛陀因材施教,传授不同法门,使不同特质、偏好的众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解脱之法。有的众生更容易对讲解空性的法门生起欢喜信心,佛陀便教他们“...
问:汉地一些丧葬习俗,比如迅速处理尸体、哭丧、杀生宴客等,往往会给亡人的转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位福报足够大的老人,在死后极短时间内有幸被上师超度到极乐世界。在这之后,家中不信佛的亲友才开始按照世间的方式处理尸体和办丧事,这时生者造...
问:静坐的标准是什么?通常人们所说的止观又是什么?与安住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来说,静坐依毗卢七法,即两足跏趺,两手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尖抵上颚。这是身姿的要诀,然而也不必太过拘泥和强求。两足若无法双盘,单盘或叉...
天文学习感悟:本课针对佛门礼仪的讲解,认识到做为佛弟子身口意应有的仪表和认识,内心应对住持三宝有恭敬之心。 我认识到佛门礼仪与社会礼仪有所不同。佛教起源于印度,佛陀时代,有两种方法信奉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仪合...
问: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答: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 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 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就事物而言,认为有独立、绝对、固有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