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修行就是让自己更明白
修行是一个学做人的过程,做人做得好不好,你从行为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好多人问我,修大手印要有什么基础,我说,先做个好人。 佛教修行中的一切,观修也罢,持咒也罢,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用大善的信息来磁化你的心,让你的心发生改变。当你的心变了...
修行是一个学做人的过程,做人做得好不好,你从行为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好多人问我,修大手印要有什么基础,我说,先做个好人。 佛教修行中的一切,观修也罢,持咒也罢,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用大善的信息来磁化你的心,让你的心发生改变。当你的心变了...
一 有福德的人,会与有福德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有智慧的人,则与有智慧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文明、文化、道德、宗教等的幸福世界。有大福德的人,必定也有大智慧,能够福慧双运的人,方是人格完美的人。自从有历史...
一 这个故事,发生在佛陀时代的印度境内。 那是大名鼎鼎的给孤独长者的姻亲,浮图长者的儿子;他的姊姊,就是给孤独长者的儿媳妇。给孤独长者的财富,几乎富甲憍萨罗国的全国,浮图长者能有这样一门亲家,他的财富之多,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浮图长者,自...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是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将我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
顾名思义,佛法就是佛陀所说的法要。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他所说的法并不是要人把它当作一门知识学问去研究,而是教我们如何离苦得乐。因此,佛法本身就是具有实用价值的。 佛法的基本思想──知苦与离苦 佛法的基本思想,说的无非是知苦与离苦。...
过去佛教经常被误认为是消极、厌世、逃避现实的,甚至以为凡是学佛的人,都应该出家,就应该没有家庭;信仰佛教的人,就必须脱离人世。 其实,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在僧、俗、男、女四众的佛教徒中,只有少数人出家修梵行,绝大多数的佛弟子,都还是在家人。...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么?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起码的食物、御寒的衣服、避风遮雨的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的交通工具、计算机、电话也成为需要的,有这些必需品并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么呢?是除了必需品...
很多人永远活在索求、反应和苦恼之中,若要摆脱这样的贪欲,寻求最终的圆满,就必须拥有全新的心态。 如何面对“燃烧的内心” 每个人都会为了活下去竭尽全力。生活中,很少有人故意让自己卷入不幸或者故意犯错,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永远都...
现在我们有三个选项:①参与竞争;②避免竞争;③用“正确的动机”去面对竞争。此时,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正确的动机”。当我们以正确的动机去面对竞争时,完全能够避免过度竞争所带来的众多苦恼。 改善人际关系的“四种用心” 佛教将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任何人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是我们常常被别人影响,甚至忘掉自己手头的工作,尤其是爱和他人进行比较这一点,绝对是产生烦恼的根源。请问各位读者能否真正停止比较、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呢?如果遵循佛陀的思考法,这是完全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