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修行

第13页
善法欲的力量-学佛网
学佛感应

善法欲的力量

学佛网阅读(1.70K)评论(0)

善法欲的力量 对于禁欲还是纵欲,佛教不提倡禁欲,更反对纵欲。 那么什么是欲呢?导师开示:“欲,即是需求义,有来自心理的,也有本能性的,欲是生命延续的保障。”佛教把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种。善法欲是完善人格的动力,如果我们追求善法欲,这是佛陀所...

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学佛网
学佛入门

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学佛网阅读(901)评论(0)

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一)无神与有神之别 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但也不是唯物论。佛教主张众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起、因缘灭。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是由生到这世界来的那些众生,过去所造种种业,而感受到的结果,这叫作「业果」,或称「业报体」...

居家学佛:定-学佛网
学佛入门

居家学佛:定

学佛网阅读(681)评论(0)

定 贪、嗔、痴的特性是由心理活动,而表现于身及口的动作,再藉身及口的动作,发泄于人、事、物等的对象。戒的功能,是约束身及口的动作,定的功能,是将向外散漫的种种心理活动,拉回到内心,并且使之安静而至于物我合一,乃至物我双亡的心理状态。但是,定...

佛教的修行方法-学佛网
学佛入门

佛教的修行方法

学佛网阅读(1.20K)评论(0)

一、前 言 非常谢谢贵纪念堂理事长吴侠民先生,昨天、今天一再给我介绍。我非常感谢有此机会到多伦多来为侨胞们讲佛法,同时也觉得非常难得的有醒华日报的总编辑简许邦先生担任翻译。今天星期一,所以听众没有昨天多,请各位尽量坐向前排,把你们和我的距离...

释迦族的灭亡-学佛网
学佛入门

释迦族的灭亡

学佛网阅读(1.95K)评论(0)

释迦族的灭亡 释迦族原系恒河流域的一个城邦,原则上是独立自治的小王国,在实际的势力上,还是受著邻近大国的影响。这样的形势,到了释尊的晚年之际,即有了新的变化。释尊时代的恒河流域,共有十六大国,并立相融,其中以南面的摩揭陀国及北面的憍萨罗国(...

和平的教团-学佛网
学佛入门

和平的教团

学佛网阅读(637)评论(0)

和平的教团 佛陀的教团,名为僧伽(samgha),意为和合众,在许多场合,均用「和合僧」来称呼它。在「六和敬」法的原则下,做到: (一)身和敬:礼拜等的身业相同相敬。 (二)口和敬:赞咏等的口业相同相敬。 (三)意和敬:信心等的意业相同相敬...

沙弥生活的轨范-学佛网
学佛入门

沙弥生活的轨范

学佛网阅读(623)评论(0)

沙弥生活的轨范 本来,沙弥之在佛陀的教团中出现,是在佛陀成道后第五年,由于他的儿子,少年罗睺罗的出家而来,所以是出现在比丘之后。现在为了由沙弥的戒律,到比丘戒的由简入繁,便于叙述起见,所以先介绍沙弥的生活轨范。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

佛法的中心思想-学佛网
学佛入门

佛法的中心思想

学佛网阅读(746)评论(0)

佛法的中心思想 佛法,便是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是佛陀教我们用来自利利他的修行方法,以及解释这个修行方法的原理,切勿误解修行仅是出家人的事,也勿以为唯有吃素念佛或坐禅拜佛才是修行,这点可从上面的介绍之中得到理解。也正由于如上的介绍,使我们见到了...

不苦不乐的中道-学佛网
学佛入门

不苦不乐的中道

学佛网阅读(868)评论(0)

不苦不乐的中道 我们从以上所见,佛陀的修道论,既不主张享乐,也不主张苦行,乃是不苦不乐的中庸之道。实行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不用浪费金钱,也不一定要我们避开现实的生活,而是教导我们,就在现身所处的环境中,及时用功修行。著手之际,也不繁杂,只...

十二因缘的生死观-学佛网
学佛入门

十二因缘的生死观

学佛网阅读(790)评论(0)

十二因缘的生死观 根据佛陀的悟境所见,形成生死循环的三世因果者,名为十二因缘,亦即是由于十二个环节的连锁,便构成了连续生死之苦的起因,也可由此十二个环节的逐段逆转,达到灭却苦因、断绝生死的目的。故在四圣谛的集谛和灭谛之中,要用十二因缘的道理...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