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大乘百法明门论心得
大乘百法明门论人修学心得 法义梳理: 一、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执是建立在依他起的基础上,是对见分和相分产生错误认识的结果,生起我执和法执。 依他起是缘起的假有,既不是没有,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但凡夫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这两种见都很可怕...
大乘百法明门论人修学心得 法义梳理: 一、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执是建立在依他起的基础上,是对见分和相分产生错误认识的结果,生起我执和法执。 依他起是缘起的假有,既不是没有,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但凡夫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这两种见都很可怕...
学习佛法中义工最有意义的心得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义工对于书院的意义,可以说他就像是书院的细胞,基本上所有成员都是义工,师傅也不例外。 那么为什么我要成为义工,我精进修学不就好了吗,我来三级修学是为了学佛的,学正规的佛的,最后为什么我要...
带着对世间的种种痛苦,我结识了佛法;带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经过佛法的过滤,我似乎找到了问题根源所在,那就是我自己。 且听我慢慢道来: 人行路窄,高峰期,易堵。眼看绿灯要变黄灯,可前面两位女菩萨慢悠并列而行,可急坏了赶绿灯的我。稍放缓速度从一...
生命的痛苦,来自无明。无明,遮蔽了我们的光明,使得我们充满迷惑,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真相。执著世界的所有,继而产生烦恼,如影随形,事事不顺心、不如意,贪嗔痴慢疑,占据我们的身心,造下众众恶业,腐蚀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痛苦。 导师...
问:念佛时如何做到心静?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 答: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
问:汉地一些丧葬习俗,比如迅速处理尸体、哭丧、杀生宴客等,往往会给亡人的转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位福报足够大的老人,在死后极短时间内有幸被上师超度到极乐世界。在这之后,家中不信佛的亲友才开始按照世间的方式处理尸体和办丧事,这时生者造...
天文学习感悟:本课针对佛门礼仪的讲解,认识到做为佛弟子身口意应有的仪表和认识,内心应对住持三宝有恭敬之心。 我认识到佛门礼仪与社会礼仪有所不同。佛教起源于印度,佛陀时代,有两种方法信奉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仪合...
问:一个人在修行时若谨遵“不惹众生起烦恼”的教言,那么势必要身段柔软,有求必应,但众生中若有人踏破我们的底线,做了恶,那么是该维护众生的喜乐还是维护修行的准则? 答:看见别人造恶,我们有能力劝阻的话,应该劝阻,态度要坚决,语气、方式要柔和;...
问:提到苦苦、变苦、行苦等似乎让人觉得佛法总在突出生命的苦,那么关于生命的幸福和快乐呢? 答:佛法不是故意强调苦,它只是叙述现实的情况。彩云易散琉璃脆,从来好事不坚牢。说快乐,是在过程中;说苦,是结果。站的高度不同,所见远近不同而已。 其实...
问:一个人真心忏悔自己过去的所行时,他的业会从其一起心动念就开始消除,还是必须有实际的行动一点点消除? 答:具足四对治力的忏悔能最为有效地清净业障。四对治力指忏悔的对境,对之前的所作所为悔恨惭愧之心,发誓永不再犯的决心和行动。 佛法中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