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作业:“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文:尹建莉 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孩子上小学后,整个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它仿佛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
作业:“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文:尹建莉 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孩子上小学后,整个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它仿佛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
踏上《道次第》,种下菩提心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成就佛菩萨慈悲、智慧的圆满品质。 智慧从哪里来?在三藏十二部典籍里,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供修行。 佛法浩瀚,人生短暂,如何选择与自己根性相契的典籍与法门明了教理,助己修行? 靠自己去选择,真真是太难...
佛教的生命观是合乎科学的吗? 佛教一向认为,人的投胎、入胎,根据《圆觉经》说:「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也就是说,众生之有生死,就是因为有男女的欲念与欲事,淫根不断,无法出离生死。在投胎之时,多半是由于对于父母的房事,产生颠倒爱著;对...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的,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
神道设教也是佛教吗? 不,不是的。但是,很多人由于神佛不分,把民间信仰视为佛教信仰的同类,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掺杂了民间信仰的现象,以致佛教被误为是神道设教的亚流。 考察「神道设教」的原意有两种:一是《易经》所说的,君主顺应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所谓度众生是佛在发成佛大愿的时候,所立的誓愿,也是在没有成佛之前...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这是出于《法华经》的经句,是从发心的观点说。 佛教的灭罪理论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不同。基督教说,耶稣受十字架钉死就是代世人赎罪,凡是信祂的人,都能免罪而成为无罪。但是又说,人不以自己的善恶行为作为有罪无罪的判断...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葬仪的进行,应该有诵经、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出家人只管诵经,却不是葬仪的主体;因为葬仪中的家祭、公祭等仪式,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佛事反倒成为一种点缀。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
光明之路 记得如师父曾经教导弟子们说:“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要好好的发心,借常住的鲜花培养自己的福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体会到如师父这句话的含义。当真正发心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的时候,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或许有人供养寺院一百元,但是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