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凡夫心发菩提心的心得的简单介绍

梦参老和尚:菩提心如何持久不退
阿弥陀佛
问:如何发菩提心,菩提心如何持久不退?
梦参老和尚答:
勇猛心易发,持久心难生。大菩萨在利益众生中,也有退心时。在《大悲陀罗尼经》里,观世音菩萨心想众生这么多,度了道那么久还没有尽。因为曾发过愿,假使我有一念的退心,令我头裂,身体崩碎,就由他这一念之间,头裂开了,身体崩碎了,此时他神识还很清楚,意识到此念不对,就对十方诸佛说:‘愿加持我,我至诚忏悔退失度求生之心。’由于他的至诚悔过,十方无量诸佛真给他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观音就是这么来的。
又如舍利弗发了菩提心,要度众生,帝释天想试探他,发菩提心是否坚固不退?就来到人间变成一小女孩,站在路边哭。舍利弗路过看见就问他:“你哭什么?”她说:“我妈妈害一种病,臀生疮了,抓药没药引子,我妈妈救不了了,好苦呀!”舍利弗问:“要什么药引子?”她说:“要人的眼睛。”舍利弗一想,我刚发菩提心,因缘就来了,我挖给她一只眼睛吧!舍利弗自己用戒刀挖一只眼睛给她。这个小女孩拿起眼睛说:“哎呀!我说错了,我要的是右眼睛,你挖的是左眼睛就没用了。”舍利弗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呢?”她说:“我忘了。”舍利弗一想,好了,反正都舍了,就把右眼挖给她,小女孩拿起来,一嗅,说:“好腥臭呀!”把它丢在地上,拿脚一踩。舍利弗说:“你不是做药引子吗?”她说:“这么腥臭,做什么药引子。”舍利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菩萨道难行呀!”这时,帝释天王就现身说:“还是行你的小乘道吧!”
从这个故事,就知道我们凡夫心,时进时退,虽说发菩提心,但过到境界就退心,所以菩提道难行。故说勇猛心容易发,持久心难生。那怎样能持久不退呢?常作如是念:“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来策励自己,并且至心礼三宝,求诸佛菩萨加持,使心无退转。
发道心与不发心,从心上就能鉴别出菩萨与凡夫。如佛在世时,有一位阿罗汉跟他的徒弟小沙弥,师徒两个人在路上走。小沙弥看见田地耕出很多虫子,麻雀就叼着吃,生起大菩提心来。他说:“众生好苦,我一定发愿生生世世度众生。”他这一发愿,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裹给我。”他师父要过包裹自己背上,也没说什么。师徒俩又走,走着走着,这个沙弥又想:‘菩萨道难行,在度众生中,要受好多苦,还是不度好,像我师父才是个阿罗汉而已。’他这一退心,师父说:“停下来,包还是你背吧。”他说:“本来就是我背的。”他们又走,途中他想:“众生好苦,不能退心,菩提心一定要发。”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裹交给我背。”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就对师父说:“师父,您今天怎么啦?一会儿背一会儿不背。”他师父说:“你刚才发了大菩提心,我才是个阿罗汉,怎能让菩萨给我背包呢?应该自己背,后来你退心又到凡夫位修行,未了生死,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已了生死了,所以又还给你背。后来你又发了大菩提心,还是不敢叫你背,自己再背上,这是因为你的心随时在变化。”
从这则故事就知道了,我们众生的通病就是时发心时退心,一有困难就退。文殊五字真言里有讲:“发心证果二无别,如是二心初心难,发心非难难常继,常继方便应当说。”所以说诸佛菩萨知道我们众生有时道时退的通病,故以大慈悲心,善巧方便说种种法,来教化我们永不退菩提心,因发心即成佛。《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教我们用占察轮占三业清净来得戒,也是为了修道,发菩提心度众生的,所以我们不论从师受戒,还是自誓受戒,一定要发四弘誓愿。
怎么进行生命性的成长?
我们再来讲生命成长长的三个方法,譬如说一棵树要生长得越来越好,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改造环境,比如说除草、施肥,让它生长环境越来越好,这棵树就越长越茂盛。
怪物来袭,给你一个基地,你能否抵挡住怪物攻城?
广告
第二个是改造自己,那就是使树自身更加强大,更加能够抗病虫害,譬如说优化种苗、优化基因。
第三个是选择最优化的伙伴,譬如说你优化土壤里面跟那棵树共生的微生物群,就是改变合作伙伴。
这三种方法可以让这棵树越长越好。
同样的,我们生命要成长,要觉醒,要解脱,也是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什么?改变环境,改变什么环境?改变心地环境那有什么方法?持成、修定。为什么要持成?为什么要修定?让我们心能够觉醒的环境更成熟,我们通过持戒修定,生命成长的环境就优化了。所以持成就臂如除草,除掉杂草,你修禅定就譬如施肥。
第二个方法就是改造自己,改造自己就是什么?舍凡夫心,发菩提心,下菩提种,这个就是优化精神基因。植物是优化生命的基因,一个生理 上的基因,我们发菩提心、下菩提种、舍凡夫心就是优化精神基因,改造自己。
生命要成长的第三个方法就是优化伙伴,就是以诸大菩萨为伴侣,学习菩萨行,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凡夫智浅怎样才能发菩提心,由心而发。
做不到的,未见性,不见实相,发不出真心。只能依凡俗心,妄想心,影尘心,攀缘心而发。由此为成佛之因。但绝大多数会退转。
只有老实修行,悟道见性后,才是真发,若要真不退,只有位登七地!
只有一法例外,即老实念佛求生极乐,无须见性,发不发菩提心都去得,发了生的品位最高为上上,不发最高品位中上。
只要发起求生极乐之心即己走在菩提之路上了,哪怕下愚及只知自求之生灵,无须见性,不断烦恼。因为只要往生,生即三不退,最差下下品,莲宫闭关十二大劫,出时观音势至为之说法,当下即发菩提心!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堕蹉陀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读佛本性法师的“有感《劝发菩提心文》”实在是心神不宁
首先,很高兴您能够接上佛缘,向您道喜!因为开经偈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您能够读发菩提心文,说明您有成佛愿望,更值得赞叹、随喜!
学佛不是一天就能够成佛、菩萨的。请不要这样要求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了烦恼,贪嗔痴,我们早就不是凡夫了,怎么还在六道里轮回啊?!所以,发现问题是好事情!只要我们不断向前,总有成功的一天!
对周围同学和这个社会的不满,的确有点问题,今天时间迟了,暂时到此。
菩提心之自他相换“意义和原理”修学心得
菩提心之自他相换“意义和原理”修学心得
1、自他相换: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想让自己快速得到快乐和利益,那就去关注众生的快乐和利益吧;想要帮助他人快速得到解脱和快乐,那就把自己追求快乐和解脱的心,转换成去帮助众生追求快乐和解脱吧。这是最秘密最殊胜的教法。
2、怎么才能得到安乐?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世间上所有的安乐,都是从希望他人快乐当中生起的;世间上所有的痛苦,都是从追求个人快乐中生起的。——要得到快乐,那就把为自己追求快乐的心转为为他人追求快乐,把对他人的漠视转为对自己的漠视。
3、我不这样做行不行?(不进行自他想换的过患)
(1)(对比自利与利他的结果)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一般的人就为自己追求利益,佛陀只为他人追求利益。从这两种做法和两种不同的结果来看,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一般的人为自己追求利益,成就的是自己的凡夫心,成就的是我执,贪嗔痴,快乐没有追求到,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佛陀纯粹为众生追求利益,彻底无我利他,断除我执和烦恼,成就大解脱大自在,也就究竟地成就了成等正觉。
(2)(不进行自他相换的过患)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自己享受快乐,众生受苦煎迫,如果不进行自他相换,就不能成就佛陀的生命品质,也不能获得世间的快乐。——不进行自他相换,那就惨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确定要换吗?谓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执着于我和我所,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切不幸、灾祸、痛苦、不快乐等衰损的根源;以众生为中心,无我利他,是一切幸福、快乐、利益等圆满的根源。应当好好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来自他想换是必须的了,不换,根本就没路可走。
5.好,自己相换的原理是什么?将自作他,视他如自。怎么可能?自身与他身都是由父母精血,加上五谷杂粮食,成现在这样子。
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戒律去做,堵住所有的漏洞和妄想,这个菩提种子才会真正地显露出来,才会发起来。菩提心就是智慧,也是清净心,也是无相心。怎么样才能发起菩提心呢?
首先我们应该严持戒律在三皈五戒宁死不犯的情况下,同时眼睛不外观,耳朵不听,不贪吃不贪睡,敢放下一切,在这个基础上。甚至,比如说我们有很多人有工作,工作可以不要,但不可以破坏戒律。如果和戒律相冲突的时候,宁可守戒,工作可以舍掉,甚至命可以不要,但是一定要给世间留下正气。
我们有这种心,时而久之,这个菩提心就会发起来。这个菩提心是自动发起来的,不是人为发起来的。当发起这个菩提心的时候他不会退转,不会说今天发菩提心明天就没了,后天就找不着了,大后天又开始去搞那些堕落的事情,不会这样。发起这个菩提心,这一生一世都不会退转的,他勇猛地往前走,不管前面有多大困难他都能克服。所以这个菩提心是成佛的本钱,非常重要,它的发起必须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严持戒律就必须放下自己所有的利益,不可以有半点将就或是方便可找,这都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1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