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心得分享
本课学习的是如何获得一个能够修学佛法、弘扬佛法的完美人生,主要是从八个方面的因果来衡量,长寿、相好、高贵、财势、威信、名声、丈夫和大力具足,这应该是所有的众生都渴望得到的,世间凡夫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也差不多就是这些。
那菩萨道修行所要修的这八种圆满,与凡夫的追求,有何差别呢?我想,就在于殊胜三缘中的第一个,心清净。虽然所求的结果类似,但发心却是完全不同的。凡夫追求长寿、相好,是源于身见,即对色身的执着,而菩萨则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修行,有更好的形色来摄受众生;凡夫追求出身、财势、名声、力量,是因为向往与执著世间的五欲享乐,而菩萨却是为了有更强的能力来利益和引导众生;当然对于丈夫身,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男身的殊胜,甚至我在学佛之前觉得做女人也蛮不错的,当初去寺院参加活动时,看到排班时男师兄都排在前面,当时还感觉是不是重男轻女,后来随着佛法的学习,也观察到男师兄们在承担精神、包容性和精进力等方面确实比我们女性要强大,看历代祖师大德和当代的大善知识,能够真正有所成就的,绝大部分也都是男儿身。所以学到这一课,已经能够完全信解了。
作为一个追求无上佛道的大乘佛弟子,本课宗大师为我们积累成佛的资粮指出了清晰的下手之处,从爱护众生、供养三宝、布施困苦、守护身口,到心行层面的培养平等心、慈悲心、摧伏嗔恨我慢、修习忍辱,广泛地饶益有情、与众生广结善缘,乃至本课后半段所说的心清净、加行清净和田清净三缘,我的理解,就是在清净、广大的菩提心的基础上,广修六度四摄。落实到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自己饶益有情的能力还是很弱的,但可以不断地调整发心,将修诸善因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而不要落到狭隘的、短暂的人天快乐;在修学中,还需要更作意地调整对待同修的心行,对同修要断除嫉妒、校量和毁訾,要多观察别人的善行,常修随喜、断除观过之心;在辅导义工岗位上,对新学员要多鼓励,多赞叹三宝功德、赞美善行的功德,多鼓励和赞叹他人修善。修习任何的善行,哪怕是最微小的善行,如果调整好心行、加行中又能精进不懈、断除疲厌,那田清净是自然而然的,就像我们小组修时讨论的,修善也是因缘法,如果因地上发心和加行都到位了,那生命品质的提升也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