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学佛?
曾经坐在朋友98W的车里, 以为是个20W的车;曾经出差经常帮朋友代买各种奢侈品,自己毫无感觉,从没起过给自己也买一个的念头;曾经作为公司领导的家属参加团建,对于员工给予的过度关怀和嘘寒问暖诚惶诚恐。于此种种,我确认了在物质名誉地位这条路上,自己已经无多追求。每日轮回于工作,家庭,带娃的日子,心里的空洞感越来越强。最终为了能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告诉他们,生命从哪里来?要去往何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决定到佛学里一寻究竟。
从参加的读书会里接触到法师的人生佛法,对其中的智慧赞叹不已。也知道要想深入精进地修习佛法,一定要参加系统的学习。在没有学习这两课前,我对于书院和修学模式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来了解。可是, 从书院的缘起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末法时代,导师作为荷担如来家业的佛弟子,殚精竭虑的赤子之心,用毕生所学所实践的心血化作这一套修学体系, 接引所有与佛有缘之人,作为其中的一员, 心生感恩。
虽然一直说三级修学的特色之一是次第性。但直到学完每一级的具体学习内容, 每一级别中要分阶段达到的目标,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我才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这每一级铺在我眼前的台阶,以及怎样才能一步步走上去。这其中看到了导师的心血和智慧,和对学员的殷殷期望。 之前还有的一丝倦怠,一丝怀疑,此刻都已确认落实。
三: 我真的认同定课,自修,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的学习形式吗?
每日6:30 QQ 群里定课,想想真的是苦,本来就睡不醒,以后365日,不管身处何处天天都得这个点起。都说学佛是革自己的命,这不就开始了。定了两周,强制性地把平时的作息调整到早睡早起,虽然熊猫眼依然巨大,可是每晚都能10:30前秒睡,如果晚上不用看孩子,可以睡到早上6点,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我初尝了晨起定课的益处。对于自修要闻思三遍以上,要列提纲,要对照辅助材料思考问题,刚开始我是不以为意的,想想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需要这么费劲吗?可到了小组一交流, 就发现自己逻辑涣散,把握不好脉络,漏了细节,更没有深入思考法义与我的关系。其他废话一多, 把下课的时间都拖长了,深感歉疚。
一开始修学时我就想, 需要这么多次交流吗?每次还时间那么长? 小组交流不参加不算旷课,那以后有事就小组交流请假,一周参加一次共修,肯定也没问题。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 小组交流是理解法义,没有这样的交流,个人很难做到完整,透彻的理解和对法义的提升,与生活的结合。那再参加班级共修,效果也就达不到了。 在交流中, 我很容易听听觉得没什么新意就走神了, 在这之中, 看到了自己的慢心和缺少对同修分享的随喜和感恩之心。也让我时刻用真诚, 认真,老实的尺子来量自己。
有明确的动因,确认了修学的平台,这一路的旅程就要启航。感恩导师,感恩同修,愿我们相伴,共赴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