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法义,我建立正见为,念死无常是三士道修行的重要心行基础,是数数思维生命的无常(生老病死、暇满人身等的成住坏空),由此我认识到不念心的过患以及念死的殊胜,包括从错觉、认识观、利益选择、到价值观的建立,出离心生起。我从佛教的死亡、出离心与菩提行两点,观察念死无常与我的联结。
1.佛教观的死
人终有一死,究竟什么是死?对此我从时间、空间、业果原理来进行观察修。从小我都有种突然死亡的感觉,花瓶砸到、被车撞倒等等意外。过往对意外死亡的恐惧,不仅让我害怕死,更害怕活着的对镜。佛教的死,是成住坏空的规律,不仅仅是色身的成住坏空,更是善或不善心念的成住怀空。死的时间是无限的,每一秒都有死亡,N分之一秒也有死亡。那么极限的时间单位内,死让我无觉察、毫无防备。我能否保有清醒的觉知,觉知到死亡的安然?我发现唯有善知识的心相续可以。善知识所说,念死破除错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做出究竟利益的选择。在极限的时间里,如果与善知识心相应了,十方微尘世界、极限粒子世界都是正见正念,我已经融入了粒子的善知识,我可以真正无碍无恐惧。但如果没有念死,我终究无法面对到N分之一秒的死亡。于是,我把学习善知识当做每一天的第一件事,而过往的死亡恐惧渐行渐远,我内心平静。
我真的平静吗?佛教的死亡更是众生共业之果。我思维,我的家人没有善知识,看到躺在路上的老鼠尸体、蟑螂等众生,看到泉州宾馆倒塌而死的2岁、4岁姐姐弟弟,他们没有暇满人身或者没有思维能力。他们的死亡又是如何体验?一阵晚风吹过,我不仅悲伤,心不平静,更是欲哭无泪。我又观修,众生之死,于无尽的轮回,于无数业力,难道我真的可以自信的说,我的身口意业与他们毫无相关?难道我能保证家人死前可以放弃对我的不安、不舍?家人的执着难道不也是我的业果吗?夜行中的我,走在人道,如同走在三恶道。三千大世界,众生的恐惧,恶道地狱之苦,如我之苦,何以安息?何以解忧?我内心无比的忏悔、悲伤。唯有善知识。我要将众生的死作为我修学的动力,将菩提光照亮我所触及的三千世界。此时心真的纯粹平静了吗?且看出离心。
2.过往我痴、贪著与伴侣的感情,向往和伴侣的小日子。直到我进入三级修以后,我以追求精神的解脱为目标,之后与我家师兄相遇,成就没有染着的菩提善缘。我们没有世俗的婚约,没有世俗的家庭,没有世俗的承诺。很久之前他说,如果你死了,你看到我的样子,你会跟我走吗。我说会。直到本期法义,思维眼前看到的我们都是假象,只是我心向往美好,看到的就没好了。其实我和他就是两个缘和合的众生而已。建立在我们两个的幸福是短暂的,建立在三宝上的幸福却是恒常的。于是,我说如果我马上死了,你不要回国,我们各自在不同世界修行,功德回向给众生。因此,只有真切的念死了,我才可能真切地愿意放弃内心真正执着的所缘境。我才可能真正出离,才可能真正发菩提心,才可能真正夯实三士道的心行基础。所以带着念死的心,我的义工行更以往不同,心更加平静而无我。因为义工不只是做事,而是N分之一秒的死亡,我都可以度化众生。过往我痴、贪著与伴侣的感情,向往和伴侣的小日子。直到我进入三级修以后,我以追求精神的解脱为目标,之后与我家师兄相遇,成就没有染着的菩提善缘。我们没有世俗的婚约,没有世俗的家庭,没有世俗的承诺。很久之前他说,如果你死了,你看到我的样子,你会跟我走吗。我说会。思维念死无常,眼前看到的我们都是假象,只是我心向往美好,看到的就没好了。其实我和他就是两个缘和合的众生而已。建立在我们两个的幸福是短暂的,建立在三宝上的幸福却是恒常的。于是,我说如果我马上死了,你不要回国,我们各自在不同世界修行,功德回向给众生。因此,只有真切的念死了,我才可能真切地愿意放弃内心真正执着的所缘境。我才可能真正出离,才可能真正发菩提心,才可能真正夯实三士道的心行基础。所以带着念死的心,我的义工行更以往不同,心更加平静而无我。因为义工不只是做事,而是N分之一秒的死亡,我都可以度化众生。
通过以上思维,我决定继续安住念死,并且把念死落实到每天的义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