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形成现象的各种内外部条件,主要条件称为因,辅助条件称为缘。因缘具足,现象产生,因缘缺乏现象就不会产生,因缘变化则现象变化,因缘消失则现象消失,这就是缘起,也可理解为因果。事物随缘生灭,因此没有绝对、独立、恒常的存在,也就是无我。因为缘起而无我,因无我而缘起。

随缘,首先要知道世间人事都在因缘聚散无常变化中,爱恨、顺逆、荣辱皆不会长久,无可执持。其次,苦乐齐受,悉从缘生。在前的态度行为影响塑造之后的生活际遇。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随缘是一方面尽心竭力做事,为众生的福祉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又结果。因因果果交织成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际遇。

世事千变万化的背后循着因果律。有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有的因与果之间则隔着广大的时间空间。譬如有的星光穿越千万光年才到达地球,而那颗星可能早已陨灭。当因果的间隔超过一般人的认知范围,人们便会认为没有因果。我们的身心行为不断在产生影响和结果。世事无常而因果不虚,故应断恶行善谨慎取舍。

人生在世,有能力有机会助人,应该感到庆幸。向善,行善,以清净的发心帮助其他众生,是需要足够的福报和智慧的。

富贵而不骄奢,处事有礼,资用有度,量身而衣,随分而食,这是在惜福培福。贫贱而能乐道,不因条件能力有限而怠于布施供养、行善利他,这也是培福惜福。无论境遇如何,都尽量生活简单朴素,慈和地待人接物,则外免横祸,内无病殃,能更好地感应到长寿佛的加持。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