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十二

上期我们学习的是《人心人性和人生》,导师特别强调了认识心性,对于我们认识人性和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整个佛法修行的核心和关键。

第一,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是谁?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由于无明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把许许多多的非我认定为我,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第二,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真相。佛法认为生命具有有限和无限两个层面,感觉经验和理性都属于有限的层面,有限的认识能力不可能认识无限的世界。而心还具有无限的层面,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通过修行对内心无限层面的体认,可以超越理性,开启无限认知能力,从而认识世界的真相。

第三,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佛教提出三世因果论,对生命进行了透彻的解释,认识到生命的深度和长度。在我们无始的轮回过程中,阿赖耶识作为生命的种子库,在轮回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修行要做的就是对心性进行管理和选择,转染污心为纯净心,从迷惑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最终超脱生死轮回。

第四,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的意义。生命具有无明和明两个层面,无明导致轮回,是烦恼和痛苦之源。明则是觉性和觉醒的力量,是每个人本具的巨大潜能。学佛就是要通过学习佛法智慧,开启觉性,开发内心本具的无限力量,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第五,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成圣成贤。佛法是心性之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烦恼痛苦,而且能帮我们去除贪嗔痴三毒,帮我们修心养性,认识心性和改变心性。

我们是什么比拥有什么更重要。是什么是内在的,拥有的是外在的。我们要拥有佛菩萨那样高尚的人格和内在品格,必须通过学习佛法智慧才能达成。

本期法义概括

本周我们学习的是《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分两部分阐述。

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

第一是无知。无知就是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比如,我们对于个体生命以及生命所依赖的宇宙,认识极其有限,而绝大部分都是无知的。

错误的观念也来自于无知,而观念是指导行为的准则,错误的观念必然形成烦恼痛苦的人生。

迷信也是由于无知造成的。因为心有所迷,就有所执着,而执着正是痛苦的根源之一。

我们的不良习惯也来自于无知。一切社会问题及犯罪现象的产生,都来自于不良习惯。

我们也不愿让自己的心有片刻的闲暇,也是一种不良习惯,真正的充实是来自于内心,如果我们向内求,找到那个本来清净,具足万法的源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足,都能找到平衡,根本不需要依赖外境。

第二是执着。由于无知我们还会进一步产生执着,包括法执和我执两大类。

一是法执。就是对法的执着。佛法所说的法是广义的,包括世间的一切。我们对名相概念,特别是自己的名字,以及身体,财富,感情,地位,事业,名誉,亲人等,都会产生执着,世间一切本来是无常而虚幻的,如果我们将其妄执为有,妄执为常,就会作茧自缚。

二是我执。众生总觉得在自己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为主宰。所以时时为我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有我,就会产生我执。

我们会执名字为我,执身体为我,还会以服装为我,执工作、地位为我,众生的执着是形形色色,遍一切时一切处。正是由于执着,带来了无尽的牵挂和烦恼,带来了种种的痛苦。

第三是烦恼。佛经中称有八万四千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他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土壤。

比如贪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的染著和占有之心。贪的范围十分广泛,我们贪着一切的一切。贪欲使我们的心不由自主,让我们的心为之牵引,产生种种挂碍。从个体生命来说,贪欲是烦恼的根本,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贪欲又是一切人为灾难的基础。

又如嗔,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产生恼恨和排斥。嗔的表现形式很多,嗔会使人的内心失去平衡。嗔恨是愚痴的表现,嫉妒也来自于嗔恨心。

再就是慢,也就是通常说的骄傲,包括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等,慢心也使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

痛苦的第四个原因是造业。佛法把人的行为分为善的行为,恶的行为和无计的行为。善的行为,就是给今生和来世能带来利益的行为,恶的行为就是对现在和未来都有损害的行为。

善恶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是十恶行十善行。

十恶行包括,不杀生、不与取、不邪行、不虚诳语、不离间语、不粗恶语、不杂秽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十善行与此相反。善恶业都依身口意三业造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意业引起的。善恶业都会有因有果,但果报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以及过程,由此把业分为现报业、生报业后、后报业及不定报业。

痛苦的第五个原因是苦果。佛经说有情生命八苦交煎,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佛陀让我们了解苦,并不是让我们被动的接受苦,而是要我们了解痛苦产生的前因后果,从而离苦得乐。

第二部分,获得幸福的方法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一要相信因果。断恶修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二要相信无常。要解脱烦恼和痛苦,必须正见无常的本质,我们的心是无常的,身体是无常的,国家和社会也是无常的,财富以及世界都是无常的。

三要相信缘起性空。缘起论是佛法的核心思想,贯穿整个教义。缘起包括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所谓四缘生诸法。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佛陀让我们用缘起法观察世界,是要求我们透过缘起现象通达空性。

第二,不住于相。众生因为住虚妄相而生烦恼,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若想从中解脱,必须断除对一切假相的执着。用智慧透视一切,认识到因果和无常的规律,认识到空性了不可得。烦恼与菩提仅在住相与不住相的一念之差。住相就是烦恼,不住相就是菩提。

第三是息灭妄想。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用心,对一切境界不著于相,内心清净了,自然就不会妄想。修行中,我们可以通过参禅、念佛、止观、观心、参话头等,来息灭妄想。当妄想得到以控制,我们就能够拥有清净平等的心,就可以专心做事,提高定力,开显智慧。

四是认识自己。在我们内心,除了妄想执着,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直下承当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具足的佛心,明心见性就是从心性中去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内心的烦恼妄想,不被外境迁流变化牵引,从而开发本具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命运,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法义回顾完毕,感恩大家的聆听。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十二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