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放下执着获得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说放下了,其实并没有真的放下,我们只是假装很幸福,然后在寂静的角落里孤独地抚摸伤痕。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所烦恼而痛苦。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

执着是一切烦恼,争斗的根源,所以放下执着就是放下了贪欲嗔恨不被其所困而烦恼,自然就会自在,哪来斗争,人与人和谐相处,世界也和平了。

现在人太急功近利,各种诱惑太多,快速致富发家积累财富拼命为之追求,从而不择手段做出很多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损人利已,患得患失,把成功建立在物质金钱上,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一再下滑,精神无比匮乏,然而幸福快乐却渐行渐远,因为他们看不透金钱财富是暂时而且是无常的,有得有失,贪欲它就会为之不断烦恼痛苦,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无法满足的。幸福快乐是要心灵去感受的,如果没有一颗清净少欲的心怎么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呢,人往往除了忙碌还是忙碌,都不会休息用心去感受快乐了!所以让我们放下执着贪欲,停下忙碌的脚步保持一个清静少欲的心去感受内心的自在和快乐吧!少欲知足,知足常乐!

导师太智慧了,按排我们学习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是为我们更清晰、更明了的学习佛学打好基础,从而让我们学习佛学没有后顾之忧。

学习之后知道佛教徒是积极的,因为佛教徒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仅要追求个人解脱,还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积极地追求真理,积极完善人格,战胜心魔,走出迷惑,从而传播正法,使更多的人受益。反观我的人生态度,在成长过程中,需到不顺利,挫折的时候,是消极的,第一反应是想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大部分的时候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感觉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但相比佛教徒的积极的意义相差太远。因我个人的得失而在消极和积极之间摇摆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应该树立像佛教徒那样高尚的积极态度。

我原来悲观和乐观的认识都是片面的,真正意义上的乐观,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选择从正向的角度看问题。不论遭遇什么,都能发现其中积极的一面,不被外在境遇影响 。比如在最近工作中,前几天因为新北区发生的火灾,现武进区在抽查各个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之前是我同事在负责的,现在她请了长病假,这部分工作请我暂时帮忙,今天做了一天下来,因为从没做过,所以不熟悉弄得头都大了。换成以前的我就会悲观的怨天忧人,感觉我真倒霉,内心是不愿意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的,同时也认为我肯定是搞不好这个工作的。现在呢,我就会想刚好可以把安全生产这一块理理顺,从而减少隐患。这样想了之后,心态放平了很多,做起事情来也有了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做好。

那佛教徒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呢?学习之后知道佛教徒是中观的。体现在人生态度上,不悲不喜,如实地看自己,看世界,建立正见,远离常见和断见。通常我是处于常见中,把现实看得很实在,永恒,乐观的认为孩子是会一直依赖着我,听我的话,按照我帮她们设定的路走下去,认为老公也是会像谈恋爱时那样永远把我捧在手心里。一旦现实与我的设定不一致时,我就悲观的认为孩子变得那么讨厌,老公是不是变心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因缘因果的显现,是条件关系的假相。如实的认识这一切,我不能一直沉浸在自我的感觉中,从而不断的产生迷惑和烦恼,不能自拔。要知道孩子长大了就有她们自己的观念,想法,老公也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去完成,所以万物不是恒常的。

我们也应该树立中观正见,不放纵欲望,也不一味自苦,通过学习修行,即要努力精进,也不过于紧绷,最终找到生命的本质。从而积极改善生命品质,让生命充满意义。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放下执着获得快乐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