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之道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陀的觉悟,给了众生一盏出离轮回的明灯,揭晓了这个世间的真相,都是缘起性空的,本是一场无明大梦,我们要借假修真。人生本是苦的,偶然有的那一点点甜,都只是暂时的缓解,并不是真的快乐。而论处事消极和积极,就联系到价值观。世人常常误认为,出家人避世,自己关起门来修炼,不管父母,也不为社会创造价值,没有工作,纯粹就是在消耗社会的资源,甚至觉得是社会的寄生虫。事实上是因为没有去了解到底出家人在干什么?其实出家人住持一个寺院就是在稳定一方众生的心灵家园。出家人不仅自己要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还要行六度万行,破除自己内在无明,还要去帮助众生得到觉悟。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许多麻烦事情,比如心情郁闷压力大,去一下寺院,拜拜佛,诵诵经,又精神饱满的去生活去工作,比如学习佛陀无上的智慧,也必须到寺院请教师父,法赖僧弘,师父每次的宣讲佛法,都是在为众生开启智慧,去除无明。因为有寺院,有出家人,有佛法,才让我们有精神的依托之处,所以佛教虽然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但是一直默默无闻的为需要的众生,传递着正能量,引导着众生走向觉醒之路,这是一件看不见却有着重要意义的价值所在
又从乐观和悲观这个角度来论佛教的话,佛法就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是中观不二的态度。世间又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佛教也是悲观,因为对任何事情的态度总是强调无欲无求,随缘度世,遇到事情忍气吞声。事实上佛教不是悲观,世间的真相就是苦谛,我们必须要去认清这些和面对这些苦,从而用佛法的智慧来解决苦,人的一生要经历八苦,生苦,老苦,病苦,五蕴炽盛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死苦等等无量诸苦。当我们在面对这些苦难时是否很有智慧的去应对它,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保证自己不会为名为利去造恶,若是学习了佛法,就能如实的看到生命存在的困扰和过患,看到我们每个生命的内在都蕴藏着自我拯救的能力,看到生命的希望和缺陷,然后精进努力。在生活上,不放纵,在认识上,没有偏见,不狭隘,用中观不二的观点来看待人生,便是智慧的人生。
总之如果说佛教是消极的悲观的,那是你没有深入了解佛教,若是学习了便是知道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还是能够引领我们脱离轮回苦的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