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善生命
我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我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呢?不知道怎样给自己下定义。
未学佛前,说我是阳光嘛,我会因为少拿两分钱,可以哭闹一场,制造尴尬氛围。有时会因为一句话,耿耿于怀,愤恨终生。大家知道我的怪异,哄着我顺着我,我却不知好歹,变本加厉。世界因此而黑暗,人间因此苦难言。
说我是悲观的嘛,我会因为得到一个小礼品,到处显摆,仿佛我是世界首富。听到一句美言,就会沾沾自喜,为恨此时听者少。偶尔一点善行,得到一丁点的赞许,就会美的找不到北。世界因此更美丽,人间因此常开怀。
任由已性,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却偏偏去做。
随顺无始的串习,被三毒烦恼牵着鼻子走了很远很远。
出家后的我,有乐观的一面,但也少不了悲观的成分。有时想想,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有生皆必死,而死无定期,何乐之有?
常言道,阳光开心过一天,痛苦悲观也是过一天,为什么不选择阳光开心度过每一天呢?觉得这个话,也很有道理,但我不知出家人,该乐观还是悲观呢?
通过本课学习,消极还是积极,悲观还是乐观。导师以敏睿的智慧,敞开的分析,解开我积年已久的迷惑。
消极和积极不可一概而论,如果局限于某个点看问题,必然有失偏颇,只有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深入思考,才能作出正确选择。而佛法正是从智慧的高度,为我们指引方向。
从世间生活来看,佛弟子是消极的;就人生追求而言,佛弟子又是积极的。
佛教徒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发四弘誓愿,为了圆满这样的广大愿心,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为传播正法,舍身忘死。不懈努力,才使佛法渊源流传,使一代又一代人,因为闻法而受益。
佛教徒要研究经教,探索真理。佛陀在因地时为求半偈舍身喂虎。历代菩萨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西行求法,“去者成百归无十。”的悲愿壮举。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为佛子,我们当见贤思齐。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依然要以生命去践行,锲而不舍。
佛教徒要明辨是非,止恶行善。佛法虽博大精深,但在具体行持中,无非是断除不良心行,长养慈悲智慧。
佛教徒要完善人格,济世度人。学佛就要把现在的凡夫人格 改造为佛陀那样圆满断德,智德,悲德的生命品质。这个改造过程,就是与无始以来的烦恼串习作一绝斗。慧以魔战,智者无忧。克服烦恼,自利利人。
作为佛弟子应不悲不喜,如实知见,建立中观正见,佛说人生是苦,并不是让我们回避或被动地接受痛苦,更不是让我们悲观厌世,而是在看到真相后,不被眼前虚假的安乐所迷惑,从而找到痛苦之源,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离苦得乐,只有正视生命现状,我们才能运用佛法智慧,积极改善生命,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