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分享的二三事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句话原本是毫无疑义且高明的一句话,然而却被我这个垢器给曲解了。下面回顾下我写分享的心路历程,但愿醒悟的不算晚吧。
第一阶段——抵触。从进入三级修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了,每节课都要抽人在10多个人面前分享,当时内心是比较抵触的,同时也很紧张。万一我分享的不好怎么办?万一我分享有偏差误导了同学们怎么办?分享出丑了又怎么办,而且那个时候我也不太愿意把我内心的感受拿出来分享。导致有一段时间,一提到分享我头都疼得厉害。但是,偏偏命运喜欢和我开玩笑。我越是不喜欢分享越被抽到我分享,分享的时候手都在抖,读分享的时候一直都在煎熬着。后来,印象中学到了第一单元的复习课,我突然认识到,分享之所以紧张,那是因为我给了自己错误设定。我当时下定决心,以后分享的时候不要后退,要往前冲。可是心理的设定怎么能轻易的被打破呢。
第二阶段——无感。印象当中,自己学到目前为止,不分享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数的过来,好吧,让我分享那就分享吧,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听模式的。那个时候写分享还没有喜悦的感觉,完全像是在完成一种任务,不过那个时候稍微有了一点点进步,分享时的紧张情绪在减少。
第三阶段——杂染。小的时候,学佛的姥姥就和我说过,当你做了什么好事的时候,要藏在心里,这样会变成阴德。当你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要当着很多人的面忏悔自己的错误。这个叫发露忏悔,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那时候听了这个也懵懵懂懂的,只是经常隐藏自己做的好事。做的坏事也同样隐藏起来了。直到进入三级修学之后,慢慢的养成了忏悔自己的习惯。但是发露忏悔的事情忘到了脑后,具体记不清是学到哪课了,有一个师兄的分享让我突然想起这等事来。我那一刻非常的欢喜,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忏悔自己,而且我是在未来的菩萨们面前忏悔自己,这可以帮我消除多少业障啊。在那之后的几课,我仍然抽到分享,那个时候心中很窃喜,我可以有机会狂挖自己,忏悔业障。到了前几次,我学到了义工篇,这个时候没什么忏悔的了。可是我其实是有可以分享的内容,我那个时候就在做义工,但是由于我的自私,我不想把自己的义工行分享出来,我怕随着我说出来,就变成了人天福报,福报全都浪费掉了,存不住了。而且,我自以为是的认为,分享自己的义工行,有那么一点炫耀的嫌疑。所以到了义工篇,我的分享就开始仅仅读法义,一点自己都不结合。
第四阶段——悔悟。学习了千手千眼大慈大悲一课,仔细反复的闻思了法义,我突然发现,我分享的心一直都是杂染的,不清净的。紧张是不对的,消极应对是错误的,最不该的,是我利用了分享,分享的时候算是有私心,客观的说,我分享的那个虚假的欢喜心,其实是在利用分享帮助自己消除业障。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义工行那就更自私了。只念法义,不结合自己,那是在浪费师兄们的时间。我大错特错了。回忆起之前学佛的初心,是解脱自己的迷惑和烦恼,并且要帮助众生获得快乐。可是我,完全丢弃了初心。这样的分享心态,哪里是在修佛,那是在修凡夫啊!想到这里,真的后悔自己太愚痴了,居然带着一个杂染的心分享了这么多次,之前的分享毫无意义啊。
学习了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这一课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分享就是在法布施啊,那么,清净的分享是什么样呢。就我个人认为,要对得起自己每一次分享的机会,分享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该忏悔时候要真诚忏悔。当自己有了法喜之后也要积极分享。只有发自内心的分享,才有感染力,才能让人受益。如果浑浑噩噩,那浪费了师兄们的时间。其次,不能着了分享的相,不能想分享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也不能想有什么过患,更不要想这是在法布施。第三,要破除分享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如果想着分享不好,会丢人。那这完全就是在我执。
这就是我的一点感悟,关于清净的分享,我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一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师兄看到了我的随笔,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感恩三宝!让我的醒悟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