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正确理解佛学

正确理解佛学

所有宗教,除了邪教之外,都是向善的,如果随便排斥或攻击某一宗教,这已经是违背宗教向善的本意。

不管身为中国人的人信不信佛教,你不得不承认佛教或多或少都渗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佛教的「普及化」,可惜许多人还是对于佛教有关键性的误解,他们妄下结论,断言:

(一) 佛教是迷信的。

(二) 佛教是为求个人利益的。

(三)佛教是消极、悲观、避世、甚至弃世的。

当然,事实并非如是。首先,佛教绝不是迷信的。它既不是唯神论,也不支持唯物论;佛学的精髓在于以合理的身心,完善个人的人格和引导他人的人格。佛教从未迷信某一个神为主宰;相反地,佛教主张谁能完成这个目标,便成佛,因为佛不是神,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言之,「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迷失了自性的人就是凡夫,觉悟了的人就成为佛。

佛是当我们的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佳的境界,而不是成为神。佛教根本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只是人间的觉悟者而已。四圣谛是佛教教义的精华,它具备了解佛法与开悟所需的一切,实在是一个理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合乎科学性。四圣谛中之第一圣谛是苦,就是承认和正视苦的存在、问题的存在。当我们这样做,就能够了解集 (苦的形成、问题的形成),进而离灭 (苦的结束、问题的解决)不远了。第二圣谛是集,即是苦的根源、起因。第三圣谛是灭,意思是离苦,也就是得乐;透过智慧,證得涅槃 (正觉与解脱的境界)。最后的圣谛是道,即是通晓导致苦之止息的种种途径法门。当我们明白到痛苦的本质与脱离痛苦的方法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开心快乐。

诸佛世尊皆出人间,

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

众生不是受佛陀的主宰,跟某些宗教认为神创造万物,故众生受神的主宰,有很大区别。

很多人认为信佛者为求在生如愿以偿、祈褔消灾,而到庙宇敬香许愿;同时为求死后安逸,而诵经超度。确实,犹如其他宗教,佛教徒可能有达成个人利益的动机,但这不是佛教的核心精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却无法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教强调「种善因,得善果」,我们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佛教的教义并不是脱离世俗、脱离现实,而佛学更不是出世遁世之学。它是如实观(understanding things as they are),并不是悲观 (pessimistic) 或乐观 (optimistic)。佛家如实看人生,认为人生实质是苦,众生要接受及正视世间是苦的事实真相,但从不把人生带向悲观。佛家的苦谛之说只不过是以客观态度反映事实而已。相反地,佛家用「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助众生从苦中超越,不再有贪、瞋、痴等等的不良心理,使烦恼止息,进入涅盘寂静的境界。

我们可以用「三法印」总结佛学的精义,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说宇宙万有中一切现象都一直在变化,并没有可能经常维持不变的。诸法无我,是指一切都没有主宰性质,有的只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无常与无我,在科学上随便可以印證。至于涅槃寂静,就是人们的理想境界,即是烦恼之火已经灭尽,到达完全解脱的清凉自在境界。

从个人经验所得,佛学对个人快乐成长非常有效,把佛学揉进心理学对心理治疗也很奏效。无庸置疑,人生是一连串的难关,愿大家都能透过学佛,做到「容我过关」!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正确理解佛学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