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学习佛法之前,善和恶在我心里是非此即彼的。路遥先生在他的作品《人生》中塑造了高加林,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孙少平,两位主角都是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他们都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却又才华横溢,一心想要改变命运,命运却各有不同。在他们身上我懵懵懂懂读到了人性善恶之别。
小时候看高加林 ,我认为他是个恶人,为了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城里人,做了不顾及人伦道德规范的人生选择,抛弃了刘巧珍。最后落得个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事业,又被打回原形的下场。高加林是有才华的,人生态度也不可谓不积极。但是人生重要的抉择时,人性的之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这是他最大的遗憾。作为普通的看客,我似乎感受到了恶有恶报的快意。
长大后再看高加林的悲剧,我的心里多了一丝疑问,他真的如我想的那么十恶不赦?高加林才华横溢却也是一介俗人,在现实与爱情面前,他只是做出了大多数人可能选择的路。正如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生命存在总要与其他人发生关系,总要与社会发生关系。”改变不了社会,那么只能舍弃一些东西,如果说他的选择是人性之恶,应该也是无奈的吧?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孙少平的出身和高加林一样充满苦难,但人性之善让他显得特别与众不同,他热爱学习,能吃苦,宽厚仁爱,不卑不亢,为理想生活而坚定前行,永不止步。他身上这些品质深深打动了出身干部家庭的田晓霞,获得了真爱。都处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都是平凡的人,我以为人性的差别造就了人生的不同。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即使低至尘埃,也要在尘埃里让理想之花绽放!这应该算是孙少平身上善的光芒给予我的启示吧。
学佛后方知晓:向内求心即宇宙
高加林也好,孙少平也罢,他们只是做了不同选择,用了不同的方式,目的都是追求幸福。从法义中我知道了,幸福未必是改善物质就能解决的。幸福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固然和物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的心态和自身需求的定位。唯有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痛苦。高家林是痛苦的,因为他所追求的物欲多,贪欲也太多内心的想法也多,自然就滋生了许多的烦恼;在物质条件上,孙少平也很苦,但相对来说在精神层面上,他却快乐很多,因为他单纯得多,在他的内心里除了关心自己,他也关爱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善待同学朋友,珍惜爱情。理想虽然很遥远,但他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得到了很多好助缘,这不恰恰印证了师父的开始:在因上努力,不要时时处处只想自己,所行所说所想处处向善。
学过人生五大问题,再学到人心,人性与人生。我更加意识到人生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认识自己。我是谁?我需要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色身仅是五蕴和合,有着不断改变的形式,并不是我。我们常常活在观念里,活在心态中,孤独地圈在自己的世界里,将情绪,地位,财富,事业误以为是我,所以活得压力重重。要找到我,一定要先破除自我认定,以智慧去观照,我们原以为代表我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成为被它们操纵的傀儡,不值得。以无我的心胸,将内心的种种执妄剔除,我们才不会在善恶之间摇摆,制造恶业继续轮回。
因为无明,常常活在情绪里,对生活总有一份恒常的设定,稍有不如意便产生各种情绪,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恼怒时而怨恨,一直在做情绪的奴隶。在这一课里,我感受到了用智慧观照情绪 ,培养一种纯净的直觉的重要性。纯净的直觉如果没有通过修行,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安住在佛法的正见里,才能修得一颗清净的心,才会有珍贵纯净的直觉,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共修时,我问了师兄一个问题:我们深信因果。种好因就能接善果。可为什么一生行善修建了很多佛塔的一位国王在临终一念之间,因为一个奴婢在他脸上掉了扇子起嗔心而投胎做了一条毒蛇。为什么一个伤人无数的人在临终念起阿弥陀佛却可以往生西天?师兄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因果论不是机械的,不是有这个因就能接这个果,因果还要加上因缘。也就是条件成熟了,才能产生这个果。这个恶人会在临终念阿弥陀佛,也是有他累世种的因,不是人人都能在临终能有念佛的因缘。而那位化为毒蛇的国王,也会因为之前的善因,得到比其他的蛇更多的福报,在下一期的生命中有所转换。因果论也并不是当下就能看到结果的。关注心念,广重福田,种善因,是非常重要的。师兄的这番开导,让我对因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向外求是行不通的,向内修才是关键。
在这一课里,我也进一步领会了禅修的重要性,禅修,最终是要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一种无限的智慧,是向内求的手段。这种无限的智慧,最主要就是能真正地了达宇宙的真相,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2000多年前,佛陀就已经开示,宇宙很大,有十方恒河沙数世界,宇宙也很小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一种无限时空的视野,正是通过禅修获得无限的智慧、无限认识。要唤起我们的生命觉醒的力量,就要运用观察修观察自己的心行,积极参加大共修和小共修,准确完整透彻的理解智慧的认识。再用安住修将所获得的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安住在这种观念中。24小时都可以是禅修。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不必向外寻,也不是二元对立。向内观照,解除了无明惑业,心能源源不断的散发本来清静的喜悦。我想这也是无数的高加林们,无数的孙少平们,各有不同的命运的真正原因。物欲红尘中努力攀援,向善向恶念头纷乱,其实,没有此岸,亦没有彼岸。观心就好,菩提在,轮回在,解脱在,人生的意义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