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激发善法欲

激发善法欲

在人们的印象中,出家人独身、素食、僧装,身无长物。而在过去原始僧团中,出家人更简单到,三衣一钵,乞食为生的简朴生活。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让世人认为佛教是禁欲的。使很多年轻人对学佛心存畏惧,以后还能结婚吗?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吗?似乎学佛后就要与世隔绝,无欲无求。其实这也是由来已久来的误解。

“欲”,即需求。有来自生理的,也有来自心里的;有本能性的,也有社会性的。佛教中,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又称为三界。我们所在的是欲界,生活其间的众生都被欲望主宰,为满足欲望,日夜操劳,甚至赔上性命,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看到这里深有感触,末学的家乡,四面群山环绕,可以说是山青水秀,空气中弥漫的气息,似乎能让人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细细微风吹过来,让人心旷神怡。平日里想看到几辆车都很稀少。每当春风吹绿大地时,人们便去山上挖野菜,捡柴火。到了响晴的夏天,太阳笑得特别灿烂,人们又成帮结队的去大山里采蘑菇,挖各种草药。虽说是生活贫困一点,但人们生活在这个宁静的山村里,过的却非常的快乐。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不断的开发,山里的花岗岩被人们发现了,村领导决定,把山卖出去。从此以后,因人们的贪婪,无节制、大量的开采石头,昔日里绿油油的松树被砍伐了,满山遍野的花儿也不见了,大山被挖的千疮百孔,早就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在金钱的鼓动下,可曾想过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甚至是几亿年留下的遗产,就在我们的手中这样的消失了,可见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多么的迫切、执著。导师说,不善的欲望,不仅给自身带来灾难,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

看看在无止境的欲望推动下,人们有了超出以往难以想象的生活条件,可现在的他们幸福吗?对欲望不断的升级,希望占有更多的财富,更高的权位,更大的名望,永无止境。人们在这种占有、互相竞争、攀比中,活得更加焦虑、恐惧、不安,一旦所得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仇恨,对立,斗争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痛苦也就随之而来。由此可知,我们的生活幸福与否,是不能以物质的条件来衡量的。

欲的本身是中性的,在人的五种需求中,包括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求。可见,欲望也能成为高尚的精神追求。佛教中的善法欲就是追求善法的愿望。比如我要成佛,既是我们修行的目标,也是持久的动力。建立善法欲,就必须接受智慧的文化。

导师告诉我们,少欲知足是解脱的增上缘,更是修行人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少一分欲望,就少一分牵挂,少一分修行路上的羁绊,所以少欲知足是佛教的基本态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激发善法欲。对照法义,末学要端正学习态度,勇于改变自己的错误习惯,建立正确心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再放下一己私欲的同时,对一切有情建立无尽的悲愿!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激发善法欲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