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如何皈依
1、知三宝功德
佛功德:身功德 、语功德、意功德、事业功德
本课为意功德和事业功德学习
A 意功德:佛陀两大品质①智德、②悲德。
凡夫:发现 、强化、清理生命乱象。
①智德
a.佛陀智德及特征:对一切境界便知无余;
凡夫的心行特征:贪嗔痴 狭隘 有限 有碍。
b.心行基础 的差别:
佛陀:正遍知,了解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无碍(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撤除设定、呈现本有。
凡夫:念头的相续,有碍(掉入感觉、情绪的世界中)
外道 圣贤 哲人 智者:意识基础上的智慧。
后两者都是被自我处理和设定过的,如雾里看花。
c.一切法的差别
一切有情和无情、法和法的关系、一和异的关系。
佛陀了知一切。
②悲德
a.特征
佛陀悲德特征:悲愿无尽,修佛如来以大悲心作为生命体。
凡夫特征:一大堆乱象的生命体。
b.心行基础的差别:
诸佛如来:体悟空性,无限、平等、无我,以空性为基础,无相、无所得、任运、自在。
凡夫:贪嗔痴,被烦恼系缚、伤害,有我、有限、有所得、对立、矛盾、冲突,不得自在。
c.联通信号:
天线装好了没有?
诸佛菩萨的大悲心永续,知世间疾苦。佛陀品质的作用是悲心。
众生接受要看因缘。六道众生共同特点:被无明、 烦恼 、我法二执系缚。
④现代人学佛问题
a.缺乏信心
表现在:一是不得要领:二是无法落实到心行 。
修行捷径:好的老师指导、对三宝的归属感。
B.事业功德
佛陀的事业:身语意三业
心行特征:无间而饶益有情。任运、自在。
凡夫特征:贪嗔痴三业,自害害他。
联通:
①以愿菩提心为基础,培养、训练、强化愿菩提心,座上观修,座下实践。从有限到无限,葱自利到利他,从自觉到觉他。
②数数思维三宝功德
身心渐渐和三宝相应,信心增上,身心清静,得三宝加持。
③两大根本
发心是修行都根本!
于佛功德数数思维,建立对法和僧的信心。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转变为以三宝为中心的生活。
否则既是皈依了,中心没有改变,所谓的修行,无非是串习的延续。
心得:
1.通过本课修学,检查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解剖自己生活的中心充满了贪嗔痴。
从早晨集体定课,到之后读诵科判、原文的2个小时之后,开始刷微博、微信、百度,关注的好像是社会热点,下午写分享稿时认真思维后感到害怕,它们背后的心行基础是什么?审视自己当下,情绪会随着事件、观点的不同变化,一会儿忧,一会儿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边和自己做斗争,看完了这条就去学习,可是一转眼到11点了,该去烧饭了。2个小时被我浪费了。
三宝在虚空中饶益,我在世俗里沉沦,诸佛菩萨满十方世界各种方便竖起天线,我用凡夫的铜墙铁壁覆盖和遮挡信号,既是早晨修学时联通了,可是很快就移动转移摆脱信号,自动脱离服务区。
2.我的天线装好了吗?
记得导师曾经开示过:多闻能知法,多闻舍无义。
对照自己座上修学,法义读也读了 背也在背,可是座上观修有多少进入心相续中?有多少是形式?疫情期间不上班,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积累福德资粮,修学法义,对于那些永远留在昨天的人来说,今天是多么的宝贵,而可以听闻佛法又是多么稀有难得。从八步骤第一步到第三步都依赖于闻,知与智在于无间断地日日累积,用佛法智慧替代凡夫心的多频乱象,检查到自己的意和佛陀的意差别在于迷和觉,座上我对佛陀功德的观修,内心是敬仰的、渴望的,座下要带着凡事启白三宝,以悲心利他,以无所得的心做事,说话,做事以利他为出发点,想想损人不利己,不就是自害害他吗?
自身修学的最大问题在于闻思修的脱节。我有一位满誉佛教界的高僧大德,这是一位具德具悲悯的善知识,告诉我修学的捷径一是信心,二是愿力,老老实实,学一点做一点,偏了就调整,不要动不动我觉得 我认为 我感觉,撤掉“我”,逐渐回归到三宝悲智的怀抱中,记得书院义工服上“悲智和敬”,以悲心利他,以智慧处世,以和乐生活,以恭敬待人,修学和义工临摹的正是佛陀圆满的两大品质,于我来说践行与否不是一件可穿可脱都衣服,而是回归和彰显生命中的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