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是全梵行。整个解脱道的修行都离不开善知识。我以前在同学的影响下,相信自学。也相信那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以前以为,师父只是起个提点,引导的作用,真正的功夫是要自己去修的。但是佛的说法又不一样。到底是佛陀夸大了善知识的作用,还是我过分相信自己了呢?没有看到善知识对我产生的影响呢?佛在经中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佛是究竟证悟的觉者,说的话是真实语,无谄无诳。我需要信佛所说的话。自从无始以来,我一直相信自己,结果陷入轮回烦恼之中。只有相信佛说的话,我才能依靠佛法走向觉醒。那我再重新观察一下,佛说的梵行,就是指修行解脱道的意思。如果不谈解脱道,我可以相信自己。因为是在以我执无明为基础的轮回系统中,是我擅长的。但是这里谈的是解脱道。我执怎么可能让我解脱呢?还是那句话,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那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还能修行得解脱吗?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信佛,信善知识。佛已入涅槃,只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相,三藏十二部典籍。而善知识,具有从佛辗转传来的殊胜教授,所以,信善知识就是信佛,善知识就可以视为佛。既然信善知识,就依靠善知识。所以,修行路上,增智慧,断过失,长功德,一切都靠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全梵行。佛陀所言不虚啊。而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尽量跟导师保持距离,有时还胡思乱想,跟导师产生隔阂。其实,已经观察过导师是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导师具戒清净无染。导师行止安详,有定力。导师出言切中肯綮,具智慧。导师对经论熟悉,能恰到好处地引用,是教富饶。导师思想紧扣缘起性空,是通真实。导师以上方面都胜过我,是德胜于我。导师说法,善于联系我们日常所见所闻,寻常的思维理路,而将我们引入佛道,是善说法。比如打网球,是纠正错误,重复正确。
学游泳,是勤于实践。电视广告,是运用多闻熏习原理而内化为我们的感觉等等。导师有悲心,导师的发心,正如华严经的一句偈颂,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导师精进,导师创立三级修学,建立起没有围墙的心灵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菩提花开。导师曾说,只要是社会的事,都是他所关心的。导师为了社会大众,精进勇猛。导师断除疲厌,导师经常说法开示,包括带领正念经行,正念吃饭,各种夏令营开示等等。所以导师具足十德,足可信赖。而处此末法时代,具格善知识寥若晨星,我有幸遇到,正需要珍惜。就像导师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反观我以前,就是因为父爱太容易得到,而不珍惜。当将要失去时,才悔过。造成了一段遗憾和缺憾。所幸最终在佛号声中送走了爸爸。我不能因为加入三级修学太容易了,就也不珍惜导师。我这个容易背后,有导师弘法利生的大愿,有多少义工师兄的默默付出。既然确定了善知识,就需要我尽心依止。因为如佛所言,善知识是全梵行。我想,我的梵行,就是把生活变成修行的路。首先做好修学。先有法义的支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正是生功德,减过失的好时候。
这时候,就需要依止导师,用所学的法义解决问题。我自己体会和思考的结果,很多跟导师说的都是不谋而合的。比如通过一段时间修学,我认识到学佛不是只用一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生命改造工程。是一个颠覆性的工程。这正是导师早就说过的。再比如,通过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我认识到,功名富贵都是无常的。我自己以前曾经那么开心,现在得了强迫症。曾经学习很好,考研却惨败。曾经那么成功,现在却依靠单位的救济。等等。真是念及此,丹心已作灰,行剪故园莱。世间法有什么好追求的,所谓高者必堕。就像导师在法义中说的,不论是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最终都是一抔黄土。
如果没有佛法的点醒,我可能还在做无谓而痛苦的挣扎。而导师早就告诉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成就佛菩萨那样的高尚品质。生命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像导师说的,当一切成为过去,在我心中留下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已经想出依止善知识的方法了。就是总是用善意去理解善知识的一言一行。其实,还是法义上说的,观德得成就,察过不得成。以前我就是总在挑爸爸的毛病。如果我早些看到爸爸的优点,爸爸也不至于生了癌症。对导师,我需要全心地开放。这其实就是作为弟子应具有的素质,质直,具慧。自己存在我执无明的过患,所以爱戴有色眼镜看人,这就是堕类。以堕类故心热恼,终无通达寂灭时。而且,器相若缺,则师虽极清净,以弟子自身有过故,必致见为过失。既然自己有我执的过患,就以导师为中心和依止。导师是佛,所以不起求过之心,而能思其功德。就是以善意去理解导师。我认识到,我前几天看导师的眼神,错的地方,是为了自己的私心私欲。为了有一个好的眼神。好维系自己的形象。这个发心是出于我执自私,是轮回的发心。是为了维护名誉。不是解脱的发心。所以是错的,非佛子所为。我忏悔。当然,这个道也是错的,是恶说似道。因为别人的东西,拿来装点自己,其实是猫肉贴不到狗身上。改变得了外表,改变不了内心。所以,发心错误,方法也错误,结果也不会好。
果然在看了导师,学了导师的眼神后,我反而有卑劣的心理。这就是果报。是名不副实,只看重外在的果报。法义中说,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像我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妄想将导师的功德移到自己身上。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一截普通的木材,放在旃檀林中,会染上香气,但那香气不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熏染而成。真正要发出香气,只有从内因上改变,让自己成为能散发香气的香木。用佛法而言,就是需要自己通过闻思修,开发出自己潜在的高尚品质,这才是善说正道。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再不做这种表面文章了。我需要通过善知识的文字般若,来开发自己的智慧。让自己闻法得解脱。我需要多闻导师的音像书籍,从中获得智慧。是内心观念真真切切的改变,而不是表面上的维系。表面上的维系,只是名声罢了。名不副实,必有奇祸。
想到这,我不禁惊悚万分。所以我真的需要发露忏悔自己所有的过错,而不能让别人以为我比这个实际的我好多少。那样,就祸至无日矣。我在此真诚忏悔,前些天,因为认可了一个别人的错误,怕自己也变成那样的眼神,就学了导师的眼神。根源是要维系自己的眼神。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学谁就会成为谁的样子。所以从今以后,只跟着导师学。导师希望我快速成长,修行有成,弘法利生。我也这样要求自己。我已经解决了自己求法意乐的问题。因为以前总想在世间法里打转,如前所说,认识到无常后,对世间法不再系念。知道学佛法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所以求法意乐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敬法及师和善摄心听。法师是有道有法的人,是佛,所以理当恭敬。恭敬一个人,是很美好的事。有一个人,值得这种恭敬,也是美好的事。当我心里生起恭敬心,如法义中所说,我是收摄了身心,净化了自己的内心。我想,如果要做到善摄心听,就需要多闻,写分享。
因为当我写分享时,我会认真从字里行间发现目标:精彩的,能令我醍醐灌顶般的妙语,并且运用八步骤去边写边思维。这样就能落实八步骤,完成善摄心听的修行。所以,以上弟子之相我也具备了。我发愿跟着导师好好地学,唯陈言之务去,听导师的话。前面已经说了,如果不尽心依止导师,不仅会如入宝山空手归,引发一世的遗憾,而且会有罪过,结下恶缘。这是法义中说的,也是符合因果原理的。如果遇到具格上师的缘分,不敬师长,肆意轻侮,做世间人的轮回之事,比如我前几天的为名等等,浪费了法缘是一大憾事,因为那样就不能恭敬师长讲的法,就不能依法得解脱了。而且会因恶行,形成不良的心理。这个不良的心理,就像一个病灶那样,会引发自身的心理疾病,而且会从此断掉善缘,吸引恶缘。因为拒善知识于外,必然招惹恶知识趁虚而入。
这样只会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所以,一定不能不恭敬师长。其实,刚才想了一下,觉得自己跟导师真的蛮有善缘的。记得小的时候,就总碰到清净的人。我从他们那获益很多。现在导师又这么清净,只要我如法如理依止,就有一段美好的师生缘。其实这些年,因为受的挫折较大,已经对自己不具信心。现在还不敢想将来能否弘法利生的大事,只是跟随导师的脚步,先成就自利的六德。我心里已经对上师生起了信敬珍惜之心,这样,在导师的引领下,就能扎扎实实地先完成道次第的修学,作一部活的道次第。就像导师说的,一课一课地学。珍惜每一课的学习。这样落实到心行,成为一名菩萨。与善知识结善缘,就像美丽芬芳的菩提花,能吸引来勤劳的蜜蜂,自然结成菩提果。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看到有情生命和世界的实相。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美好呢?善知识已经有了,我需要具足弟子相和修习依止法,这是所有法中最重要的。因为善知识是全梵行。依止法是一切究竟利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