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追寻人生幸福

追寻人生幸福

首先要明白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书院提到中国向来有把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这“五福”作为幸福的依据,若是只具有其中一部分便算不上幸福。“有一种幸福是你以为是幸福。” 我不否认作为动物性的人需要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生存基础,但我以为真正的幸福是向内而求的,只有建立独立的人格才能不再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灵魂才能不再怠惰、萎靡,一定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就会产生。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物理之躯终将老去,而幸福的心可依旧年轻,这种幸福感真实而持久。

其次,以正确的知见看自己和世界。以幸福的名义去索取、依赖、控制、占有、报恩、牺牲、交换利益等等都不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把“幸福”建立在与参照人群的攀比之中,还有些人把追求权力或物质财富的感觉当作幸福,这些人都把外在的东西凌驾于生活本身,心就很容易被绑架,焦虑、烦躁便会应运而生。放纵只能产生恶果,心灵会日益空虚。凡夫的生命有贪嗔痴三种病毒,一切的苦都由三毒衍生,所以需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只有宁静恬淡、知足常乐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内心保持安详喜乐,这样的幸福感绵延长久。

第三,接纳一切,成为幸福的存在。学佛是学习佛菩萨所具有的三种功德:断德、智德、悲德,只有生命本身成为幸福的存在才能源源不断给众生带来幸福。换句话说,真正的幸福先要走向自己。放下我的执著或是幻想,幸福的支点一定是来自于自己的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自己显然对自己的生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显然不能用制造抱怨、指责等苦难的心去制造幸福,心里有什么才能看到什么。幸福需要先走向自己,他才能自然地向着更敞开、更宽广、更幸福的方向前进。只有心中幸福的人才能给予他人幸福,幸福是一种能量,是一种养分,内心不幸福的人是感知不到的。真正幸福的人面对逆境违缘他接纳一切,他拥有转化违缘逆境成修道助缘的能力,自觉、自愿、清醒而充实,轻松而愉快。

总而言之,让自己拥有接纳一切顺境和逆境的能力,心保持宁静、和从容。幸福可以耕耘,通过培植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使心越来越健康,使幸福可持续发展,并以正确的知见去看待自己和世界,避免三毒带来的过患。明白自己的心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从追寻个人幸福慢慢走向给予众生幸福。

除了每个人都需要的幸福以外,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学佛修行

首先,我确定我的第一事业是完善人格之路。知道为什么而活,如此就能享受任何一种生活。最初我信仰的是以阳明心学为根基,其他学说为辅助来改造生命并构建精神世界,但由于是自己独自摸索,属于逛街式的盲修瞎练,在观察方面是粗疏的、散漫的,是有为法。而佛法则是以智慧观缘起,观察上细致、集中,是无为法。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学显然比五百多年历史的阳明心学更完善,在人格之路的前行上更具安全性、次第性、兼容性和智慧性。

其次,我曾经历过苦难,我期待从佛学中获得解脱并离苦得乐。2013年老天爷赐予了我一份珍贵的礼物:妻离子散,在一年多神经衰弱并伴随失眠中不断反省自己,生命从中汲取了过往所没有的给养。我意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我常常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是否幸福”,二是“我是否有能力带给更多人幸福”。在生命的反问中我认识到“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凡是生活中不能带给我生命慰藉和温暖的东西,都不是真正重要的,而佛学恰恰拥有宽容和温暖的元素。

第三,我以为学佛和修行是有趣的。我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我对学佛保持着一份好奇心,我想要探索,我的目的不是占有,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一份超脱,对自我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学佛之路上我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具有能量的,心去觉知和收发生命的能量很有趣不是吗?在能量的收发中我倾听到每个人都需要同一样东西:关怀、爱以及一颗安宁的心。

在同喜班修学一个多月后,我于2019年春节期间在西园寺做了七天义工,并随即平静而坚定地提出了皈依申请,直到6月16日参加皈依法会并完成了形式上的皈依。在获得了皈依证后我常常问自己的心“我皈依了吗”,皈依后我有什么新的重要认识呢?

首先,我认识到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能否将我所学佛法付诸实践,直接取决于我对三宝的信心及决定胜解。我是一个病人,佛是救治我的医王,法是对治疾病的药物,僧是指导我修行的师长,要有病人的觉悟,依止佛法僧治疗自己。没有信心和改造生命的决心便不可能从无始劫以来的生命状态中解脱。“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仰的建立需要我一点一滴进入了解和信任,身心投入方能依法改造自己的生命。皈依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以皈依时时鞭策自己改善自己的心性,改变自己的串习,通过身语意来展现皈依。

其次,我意识到三宝是需要自己去依止的,由三宝的指引去无限接近三宝。佛、法、僧即觉、正、净。皈依三宝就是让自己最终成为三宝,具备三宝的品质,三者缺一不可。发心皈依佛就是要向佛菩萨的品质无限接近,对人事物要觉而不迷,皈依法则要在修行中以法为参照,法是正知正见,知行合一,皈依僧则是要在善知识引导下让自己污染过的心回归清净心。从今往后我便要以发心皈依佛法僧的标准要求自己,依赖并效仿学习佛陀圆满的断德、智德、悲德。和佛陀比起来自己常常陷入世间八法起贪嗔之心,因为无明而看不到世界真相,因为我执,虽有悲心却狭隘而渺小。

第三,佛法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发心基础上,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学佛要发的是出离心和菩提心。发心须从内心深处生起真切的愿望,愿望有多强烈,投入的精力就会有多少,成功的希望就有多大。发心之后,须以勇猛心修习忏悔,消除不善业力,忏悔要发露罪业,直面自身问题,生起真切改过之心。做每件事前问问自己的发心,有没有我执,有没有掺杂私欲。发心真不真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发心若真实,即使行进坎坷也少有弯路,发心若虚假,看上去直路却有各种歧途。菩提心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而菩提心没有了出离心就只是世间法,要领悟菩提心首先就要有一颗出离心。一个人若是没有真正发起出离心、菩提心,即使每天念地藏经、念百字明,即使每天上香供奉佛菩萨、拜佛,也只是普通的善业,未必能消业积福。

第四,深信因果是作为一个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所具有的基本正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认识到因果不虚才能不轻易为外境所诱惑,才能不轻易随波逐流,才能不轻易心随境转,心才能逐渐远离苦和烦恼而获得安乐。深信因果才会使我不心存侥幸,“如是因感如是果”,每时每刻自觉提醒自己止恶行善,直下承担生命的因果业报,真正对生命负起责任来。苦乐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我们所造的业。宗喀巴大师说:“对业果的决定无欺获得不移正见,是为一切佛弟子的所有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业的源头在心念,所以要改变我自己的命运要从改变自己的心念开始。因为我有妄念,所以会产生业,业的牵引使我不得自由。心是业之源,不外乎身体的造作、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活动,身口意一切业都源于一念, 在一念之微上省察,防微杜渐,将心源打扫清净光明,虽处暗室,也无愧于天地。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一念心,学会转化,对恶念粗的转成细的,细的转成微细的,微细的转成无,善念则相反让无转成有,有转成粗。学会让自己的心不随外境所转,不躁不动,洗尽铅华,见素抱朴。作为初学佛的我要从基本的十善业修起,先是发世俗菩提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发心利益一切众生,再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并观察自己是否有持十善业。

第五,观德莫观失。观人观其品德优点,不看他的过失缺点,看过失缺点就会生起不满意的心,嗔念和口业就会容易生起,在观失的过程中会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相反,观德就会看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效仿改进。人若是常看他人的过失就容易生起慢心、嗔心,实际上凡是能看到的过失都是自己曾经犯过的,否则哪里看的到。要有惭愧心,看人要常看他人之优点,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不给自己寻找巧妙的借口为自己辩护,用惭愧心的力量去消除罪业。守护好身口意,身口意不清净必然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安住于正知正见,清楚明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以般若智慧对治贪嗔痴,调伏自己的心,使自心柔软祥和。照看好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活在当下,不起分别心,不为“八风”所动,心真正净了也就自在了。

第六,我认识到人无我空性智慧是修一切法的根基,即使行菩萨道也要先证得人无我空性,否则以凡夫行菩萨道只不过是在持十善业道而已。平时我若是不串习无我,那么必然会串习我执。一念妄动就会生起无明,无明产生我执,我执所造的贪嗔痴带来无数恶业。世间从来就没有恒常不变的我,我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我的一切感受是无自性的,我不过是假名安立的我。我是刹那生灭不自主的,因为无明所以错乱、迷惑看不清真相,活在妄想中。凡夫内心深处最重视的就是我,会发出不同的维护行动,这种行为逻辑就叫做集谛,维护五取蕴就得开始造业,我执是一切的根源。五取蕴因为无明系统的运转而不断发生作用,“我”因为业力的推动而不断显现相。我的色身行走时只是一具“机器人”,吃饭时也是如此,业力牵动而已,穿戴朴素、实用大方就好,修行也只是借壳修行而已,并没有常住的我,意识上也没有我,名誉感只是颠倒妄想。修行一定要以无我空性智慧替代过去的错误系统,如果没有无我空性智慧,那么学佛只是在伪装,换汤不换药。只要心态行为没有建立在无我空性智慧上,那么一切都是随顺生死。只有无我正见在内心占据统帅地位才是真正走上解脱道。

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修学之路就是我的信仰之路。有些人如同路旁散落的种子,听闻道心中却不在意,甚至被飞鸟吃掉,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就像岩石上的种子,心中没有把根深扎,很容易动摇,有些人仿佛荆棘里的小苗苗,心被环境、名利等欲望诱惑而无法继续走下去。只有在沃土里成长的种子,持守诚实善良并且忍耐,让真理之根深扎,才有望结出果实。信是一刹那的,闻也只需要一段时间,守护道却需要用所有的时间去专心守护。

我以为,世间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么被动盲从要么被动选择这个或那个,如同路旁和岩石上的人都不会真正去理解并在言行上去传达信仰,而即使有了信仰的人也要小心,不要像荆棘里的人被名闻利养所奴役进而丧失道。真正的信道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主动的,是自发的,是专一的。或许有人说“我可以怀疑吗”,当然可以,有怀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成长,信解行证告诉我们怀疑是可以的,但要次第修行小心求证。或许还有人说有些是无法求证并推理的,是的,信仰无法用理性去抵达,只能用理性去接近,还要用感性去调和并相信那荒谬的一部分,因为荒谬所以信仰,不合理却可信,不可能却无疑。真正的信仰如同沃土里的种子始终持守本心且不被外境所惑,如我喜爱的对联所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着这种超脱的心去做人做事。

大乘佛法成佛之路漫长遥远,绝大部分人会像路旁的人、岩石上的人、荆棘里的人一样望而却步。众生都会有怯弱的时候,所以佛陀指出了善巧之道,从人天乘到声闻乘,再到缘觉乘,小乘解脱后可继续前行直至大乘解脱。修学佛法首要需提醒自己发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及证得无我空性智慧。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忆念三宝要融入心相续,对治自己的不良习性,修行融于生活。皈依证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生起对三宝的信任和信仰,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着目标不断前行。

我的信仰之路一定是弯曲的,需要我用理性去接近真理,用感性去调和信仰,让理性和感性尽可能处于平衡点。我是个凡夫,我不是天才,我不必向世界宣告什么,更不必在意他人眼中的我是如此不值一提。我没必要把自己塑造成他人仰望的模样,也没时间去仰望,我就是一头大象,身体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仰着头看天,踏着地上路。仰着天意味着积极、向上、努力,踏着地代表我必须是踏实的、坚韧的、敬畏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我们拥有了人生智慧,远离了烦恼,我们距离幸福还会远吗?

在逆境中成长:这里举两个例子:
1)、举例(面对朋友死亡逆境): “死亡“通常是人们非常忌讳的一个词,这也使得我们平常人会不轻意忘记它。现在发展更新时代 越来越多人忽略了健康、有时说的容易,但在做起来还是不会自觉性、坚定性、包括我自己越来越没有好好休息,身体透支,所以在我身边发生的很多都是30多到50多岁就离开了,有一年连我最好的闺蜜走了、走时才50岁,也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所以心灵落差很大,平时无论大小事都是值得交心的、连父母或者丈夫都不会聊的话都是找她聊的、只要我一有什么事她都是第一时间她都是维护我,自从她走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走过她家方向地方、害怕回忆过往;如果公交车经过方向心里有多无奈和回忆,我精神上物质上少了一个主心骨,是很久慢慢习惯她已不在,但是生命里她还是在的,每次说到她还是很兴奋,到现在微信还是没有删除,偶尔还是会翻开朋友圈阅览,看到她的笑容等等,根本不觉得她已离开…人越经历,越年长,看的东西越来越不一样了,如今又在学佛中领悟了很多…虽然说活着真好!但是还是会在无常中考验自己…如今遗憾的一件事还没做到、姐妹走前半年里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儿子交了个女朋友,女方算命说她儿子要认一个干妈、选来选去最佳人选是我、这叫因缘合和吧、我女儿和她儿子相差40天…后面病情严重,到断气了她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要离开、根本没有交代任何事情…在生病期间说自己好了还帮儿子安排什么时候结婚的事……在这件事中又让我敬佩三个孩子的胆量和精神、当天在帮姐妹梳妆打扮房间里只有我和三个孩子,原本这样事不是年轻人做的,她姐姐让我帮忙化妆,女儿说:妈妈我来!这样我女儿负责化妆,那妆还真的不好化、化了不行在化、她儿子和女朋友负责穿衣服、我也帮忙帮她带耳环、涂指甲…这是人生第一次经历这样事、也不知道什么是临终关怀,临终助念、……虽然已皈依佛门有一阵子但没有用心学佛里的知识、就在帮姐妹到寺院做头七仪式、也是因为各种和合才让我决心学佛…有幸加入三级修学模式课程…今后还是要多学习佛学智慧文化去运用、理解、接受…

2)、举例(事业遇到逆境):美甲纹绣会所经营了至今已24年、在2014下半年会所又重新装修2015年情人节那天做完19年周年庆后、到了2015年6月中旬、房东突然打个电话给我:燕子、我店铺卖掉了、你什么时候搬…当时我语气很惊讶回答:什么情况?三天前还和你电话,店租金刚刚付给你、我从来没有想过搬、这我怎么能给你时间什么时候搬、房东说:现在和你说一样、给你半个月时间、你不要得寸进尺、是我的财产!我说:不是这样的姐姐、你卖店铺是值得祝福你、可是原则不是这样的、三天前和你通过电话,也把租金付给你了、你还说怎么这么快有到时间了、我说:是啊、现在生意不好做、只能坚持了;后来我接着问:姐姐你店铺卖多少钱,怎么没和我商量下…房东回答:无可奉告、你买不起;我又问:姐姐、你能否介绍下我认识刚买去店铺房东见面下,房东说:她是我朋友、凭什么让你认识…后来我无奈的说:我现在在外面、让我考虑一下、我从来没想过搬店铺、就算要搬也要时间、生米熬成粥也是需要过程的;房东说:可以、给你半个月时间、如果半个月还没动静、按合同执行、法律上见…事隔二十来天、她真的去找律师、事务所的就打电话给我、我向律师说明情况、律师说那房东做的太不对了!不过我唯一吃亏的就是合同即将到期了……如果这官司打下去没意义…是常人无法理解我当时的心情糟糕透了!在当时我从外地回来发展就是因为想把孩子能待在自己身边、独自带着女儿当时经济也不宽裕、开一个店铺真的不容易、一步步经营到有规模了,2011年被评为美甲名店称号、美甲服务店称号、在2016年参加过第二届美甲世界杯、又被评为亚洲五星级美甲师的荣誉…当时在还是有点名气、几乎三分之二客户都在我手上经营着…突然想让我这样方式离开心情真的崩溃、就算转让也有转让费的…没想退出来所有一切从零开始…连续几天心情低落没去店铺、也到处去找店铺、经过一个星期还是没有合适的…对方催得急、好在我的房子又要乔迁新居、走为上策、重要维护VIP老客户办会员卡的、索性就在火车站临时做一个工作室、由于市场竞争经济下划、工作室一开就开了三年、去年11月份搬到家里维护VIP一对一预约模式…目前美甲为副业、经营茶为主业!

佛教认为、凡夫的生命都有贪嗔痴三种病毒;这就需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时候放慢脚步、学会休息了!佛教既不是消极心理学、也不同于积极心理学、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如实、正向的思维;佛教认为、人类的很多烦恼都和认识有关、这就需要调整观念、改变认识、所谓“智慧没有烦恼”;学佛者都知道、佛教说“人生是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对象的;也是说凡夫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才痛苦;而对于觉悟者来说、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由而欢喜的;因为在迷惑烦恼的背后还有觉悟潜质、一旦开启这个层面、生命就是无限的自在、无限的宁静、无限的喜悦…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脾气。 当人正在气头上时,如果有人对他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相信心中怒火会化为清凉池,与此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慈悲、智慧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慈悲的对象,除了慈悲别人,也要慈悲自己。因为不慈悲自己,会让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谅自己,于是就伤害自己。其实做错事,改过就好,若是不断责罚自己,就会一直陷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对自己不慈悲了。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果态度不慈悲,可能就会一再地伤害他人。“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

导师说:不接纳逆境是痛苦的放大器、接纳则是转化的智慧。同时还告诉我们“对于人生来说,顺境有时会成为麻醉剂,让人忘乎所以、而逆境反而让人更清醒、对人生更加深刻”。正确面对逆缘,接纳逆缘可以避免无谓的烦恼,能助于人生的历练和成长、更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逆境对人生来说未必是坏事,我深刻感受到了!面对逆境接纳,转化就能成为修行路上的增上缘!感恩三宝加持…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追寻人生幸福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