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普陀山的幽默

祖慰

游览名胜古迹,都是为了觅得美感;而我游完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后,却意外地获得许多幽默感——

观音怎么成了第一把手?

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从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得知“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住在南海(实际是东海)的普陀山上。孙悟空保唐僧取经,在路上遇妖不能解救时,就一个筋斗翻到普陀,向观音汇报、请示和求援。没想到,现在我也到普陀岛来了。

有长者风度的向导,博学而富有幽默感。他对观音娘娘的发迹史了解得颇为清楚。

他说:普天之下,佛教的最高领袖当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二把手是坐在本师右边的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三把手是坐在本师左边的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一般庙宇里,这一、二、三把手都供奉在大雄宝殿的正堂,面朝大门。他们的背后才供站在莲花或鳌鱼头上的观世音菩萨,面朝后门。论资排辈,观音该是第四把手。唯有在普陀山,她却成了第一把手,供奉在最大的圆通宝殿里,神像也最大。而释迦牟尼等的神像却变小了,而且退居到三进殿里,显然降了级了。是谁胆大包天敢于调整佛国的最高领导班子?是人间的皇帝宋宁宗。公元一二一四年,他御赐“圆通宝殿”匾额,钦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于是,在这“震旦第一佛国”里,观世音当上了女皇。后来,历朝皇帝都默许这里的特殊“人事安排”,没给释迦牟尼等落实政策,复职复位。观世音呢,一向对皇帝也是很谦恭的。比如,她的名字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世”字相同,就马上避讳改名为“观音”,或“观自在”。由此可见,皇权大于神权,信徒们最听观音的话,观音最听皇帝的话。

这位向导见我们开怀大笑,兴味正浓,又接着说:“观音菩萨怎么会以普陀为家的呢?有正史记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日本和尚慧锷第三次来中国取经学佛,在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世音像,坐船回国时,在普陀岛附近海面出事被阻。慧锷认为这是观世音佛不肯去日本,于是就在神奇的潮音洞(洞深二十多丈,海潮撞击洞内,声若惊雷)附近登岸,留下佛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从此,观音就在这儿扎根落户,已历一千多年。”

这番妙趣横生的话激活了我的想象力。观世音的祖籍是印度,也没有听说她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在印度,观音本是个男性,不知怎么搞的,来到中国却变成女的了。我想,她不愿回印度,不肯去日本,可能是留恋中国给她的极高待遇,她在普陀当上了佛国一把手,而且至今还有那么多崇拜者,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传说是观音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都有上万人不远千里拥来普陀,虔诚地礼拜、上香,她怎么会舍得离开呢?却也怪,“送子观音”,顾名思义是职司送子的妇产科专家,在人类面临“人口爆炸”危机的今天,她怎么还那么吃香?今天人类已登上月球,科学高度发达,她怎么还有那么多善男信女?稀奇!有趣!耐人寻味!

关公住进了观音大殿

我来到普济禅寺。据史载,清朝雍正皇帝曾“钦赐”七万金造这座名震东南的巨刹。它前傍碧玉莲花池,后依滴翠峰,灵鹫堂有楼轩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甲于全山。

我发现普济禅寺有两大逗人一乐的佛教奇观。其一是在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里,近门处竟有一尊关公的神像!关羽有关帝庙,怎么跑到洋菩萨观音娘娘的大殿里来“三同”了呢?我把这个问题向同游者提了出来,引起一场想象力丰富的争论。

一位博于古的长者说:“佛教要在中国站住脚,必须儒化。关公是得中国人心的儒神,为了佛教得人心,所以就把他敬请到佛堂来了。”

“不,不是这个原因”,一位通于今的文坛新彦表示异议。他对弗洛伊德颇有研究,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解释:“按理,关公进观音殿是有悖男女授受不亲之礼的。因此,只能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去解释:异性相吸。有人也许会反驳,说关公的作风很正派,嫂子在里屋睡觉,他通宵达旦坐在门口读《春秋》,没有一丝邪念。其实这是违反人的自然属性的谎话,他肯定有‘里比多压抑’,不然为什么脸憋那么红?再说观音,她专管送子生殖,职业决定她也有‘里比多压抑’。所以,请关羽进观音堂是顺乎天理、合乎佛性和人情的。”

“罪过!罪过!”我们被他怪诞的泛性论的理论逗乐了,“小心菩萨割你的舌头!”

我条件反射地赶紧看看有八点八米高的毗卢观音像,看她动怒没有;还好,她脸不变色心不跳,能听进一切不同意见。大慈大悲!

观音敢于亮出复杂性

走向大殿两侧,使人叹为观止的,便是另一大奇观。那儿不是通常的十八罗汉,而是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观音为佛处世并非只有一副大慈大悲相,而是有着三十二副不同的面孔。上至“龙王身”、“帝释身”,下至“恶鬼夜叉身”,一会儿是面目清秀的男和尚“比丘身”;一会儿是三头六臂的女性“阿修罗身”;还有其丑无比的、倒挂八字眉、瘦骨嶙峋的“非人身”,以及手托荷花、袒胸露臂颇像西洋影星一样艳丽浪漫的“天身”……美丑善恶,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我顿时对观音产生很大的好感,觉得她襟怀坦白,敢于把自己的复杂性亮出来。在这一点上她没有儒化。孔子要为长者讳、尊者讳、贤者讳、上者讳,一旦当上长者、尊者、贤者、上者,就只有一副居高临下的、脸带三分笑……的神圣面孔。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地藏王……全是这样的面孔!唯有观音敢于亮出本色,一分为三十二。

最有趣的是观音第三十化身——“人身”:男秀才,拿本书,越看表情越愁苦。是因为研究学问太难?还是因为知识分子政策没落实到他头上?观音又为何把读书人作为“人身”代表?应是有她的道理的。我未能引经据典,不敢妄加推断,只好姑且存疑毋论。

信则有,不信则无

背山临海,有个优美的去处——悦岭文物馆。那里不仅可见“黄如金屑软如苔”的千步沙滩,可听“万马突围天鼓碎”的海涛之声,还可赏一千余件传世奇珍。我最感兴趣的是孙中山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游普陀山写下的一篇游记,名曰《游普陀志奇》。可惜原件已在“文革”中丢失,展出的只是影印件。

这篇奇特的游记上写着,孙中山登最高的佛顶山来到慧济禅寺时,觉得“寺前恍若矗立一件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幢舞凤,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他正在诧异,又见牌楼“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进佛顶山慧济寺后,他急问同游的胡汉民、朱执信等人,别人都说毫无所见。孙中山深以为奇,让旁人执笔、自己过目而写下了《游普陀志奇》,并盖上“月白风清”的阴文篆刻章。

民主革命的先驱、受过完备科学教育的无神论者孙文,竟然会亲眼看到观世音显灵!

如果让一位心理学家来分析,却不足为奇。人和观音一样,本应该有几十个化身。人生几十年,受各种教育和各式社会影响,全在大脑里储存起来,一旦具备某些条件,就会把某种相应的潜在意识诱发出来,就像电脑按指令提取储存信息一样。孙中山小时候肯定听老一辈讲过观音,在神话书上读到过关于观音的描写。虽然后来的无神论思想把那些信念压到潜意识中去了,但是他到了普陀这个环境,处处都显示观音的存在——在潮音洞附近的岩石上还“留下”一个观音娘娘的大脚印呢!——这就不难诱发孙中山产生观音显灵的幻觉。

然而,常人有个普遍的心理:当自己的感觉与伟人的感觉相矛盾时,勿需事实检验,便毫不含糊地否定自己,而以伟人的感觉为准。和尚懂得这个“一句顶一万句”的心理,就十分珍视孙中山的幻觉,以之作为观音显灵的铁证。若问:“为何胡汉民没见?”和尚会用万灵的佛家语回答你:“信则有,不信则无;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由此可悟出一个道理:伟人若产生错觉,就会变成伟大的错觉;就会使常人的一切感觉失灵!

一位挂有医科大学校徽的青年教师对我的观点大不以为然,他说:“相信伟人也是人,也有产生错觉的可能,晚上睡觉也可能会说梦话,感冒时也会打喷嚏,而且一定含菌,绝不会是瑞霭香雾,那么,我们只该相信伟人经得起检验的伟论。哦,还有一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知觉和思辨力!”

这样,对孙中山的《游普陀志奇》就可以用得上万灵的佛家语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释迦牟尼的成长史

在大乘庵,有个长达九米的大卧佛——释迦牟尼的涅槃之相。涅槃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寂”,就是死。佛家叫死,而是说释迦牟尼修成正果、教化众生之后,作“寂灭”相。

卧佛,司空见惯,引不起我的兴味。但这儿却有些希罕之物。大殿两侧墙壁上挂有十六幅画,画下配着引经据典的文字解释,描述释迦牟尼降生、修行、传道、涅槃的成长史。这是我渴望得知的,于是,细细看了起来。

观看的人不少。有人还一边看一边评议:

“这下子我总算找到现在盛行的《关系学》的最早版本了!”说话的是一位中年人。

“在哪儿?”问话的是位戴眼镜的年轻人。

“你看《牧女献糜》这幅画。”

看了一会儿,眼镜青年突然笑了起来:“哈哈,对,释迦牟尼佛是搞不正之风的老祖宗!老佛爷都搞,难怪此风难得纠正!”

我好奇地也去看那第六幅《牧女献糜》。方知说的是:释迦牟尼坐在露天下苦修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形似枯木。这时,有两位牧女向他献了牛奶。他收了礼物,马上利用刚修得的佛权,保佑两女安乐无病,终保年寿,智慧俱足。我依稀想起一则佛门的古代笑话。一香客进出门来,从衣冠看是布衣平常人,因而和尚冷冷地寒暄说“坐。”对内厢一般地打招呼:“茶。”当这香客捐助了一笔银钱后,和尚的调门高了八度,对客:“请坐!”对内:“敬茶!”当这香客进而言明自己是朝廷命官时,和尚立即弯腰躬背,笑言细语:“请上坐。”对内大声招呼:“敬香茶!”有人为此写了副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由此可见,从释迦牟尼到弟子僧侣,都是向钱看、向权看的。

“我也有个重大发现”,眼镜青年的话打断了我的冥想,“我发现了一个由人修成佛的公式,从而发现了菩萨一定要用木雕泥塑的科学根据。”

“什么公式?”我主动参与讨论了。

“人变木头=佛。”戴眼镜的青年得意地说。

“请证明。”

“你看这幅《成等正觉》画,说释迦牟尼修行成佛共分四个阶段”,那青年指着画下的文字念了起来,“‘成一禅行,静坐守一,专心不移’。——这就把人的动性给修掉了,不会动了。‘成二禅行,已净见真。’——干瘪没水分了。‘成三禅行,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苦乐志,正在其中,寂然无变。’——已经修到五官不灵、七窍不通了。‘成四禅行,是谓无为,度世之道,以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已除,种根已断,智慧已了,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听听,已修成无生无死、无知无觉的木头、泥巴了!什么叫成正觉?就是无知觉。人变成木头就修成佛了,因此,世上的佛像都用木雕泥塑!”

我们听了这番史无前例的成佛公式,无不捧腹大笑。

这时却有一个水兵又补充了一句:“当兵的绝对修不成佛。如果我们修成了个木头,不仅保不住国、保不了家,连他释迦牟尼这块木头也保不住。听说康熙年间,荷兰海盗上了普陀岛,就把这儿洗劫一空!”

我凝望着他们,思绪飘飞。我在普陀山获得的全部幽默感,此时,像人体内的脂肪转变为机体运动所需的热能一样,转变为对新一代渎神者的热烈憧憬……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普陀山的幽默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