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迷途苦难的众生
学习佛陀的求道、降魔、成道的过程,让末学再次对“走进佛陀,认识佛法”有了深刻的认知。
佛陀在岀家之后,就开始了求道的生涯。这个道就是解脱之道、觉醒之道。所谓解脱,就是从生老病死的轮回中解脱,从身不由己的烦恼中解脱。所谓觉醒,就是从不辨是非的无明中觉醒,从以苦为乐的迷惑中觉醒。
我们每个入都有解脱的需求。世俗之人不开心的时候,会叫上几个朋友去酒吧,一醉方休;或者通过娱乐来转移目标;或者通过发泄来加以对抗;或者通过毒品来麻醉心灵;或者自虐来让身体分担内心的痛苦。这些只能带来暂时负能量的安慰,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以刀断水水更流”,“剪不断,理还乱”,自欺欺人而已。
佛陀首先向两位印度著名的宗教师学习了禅定。同时也得到了两位宗教师的最高的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刚入这种境界后,可以暂时平息妄念.令人感到喜悦。但却无法导向离欲、离贪,灭嗔、寂静、证智,证悟与涅繁,不能真正除掉烦恼惑业。之后佛陀又开始了长达六年严苛而常人无法忍受的极端之苦行,经历种种银苦卓绝的修行,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接近死亡边缘,却没有因此解脱而引发智慧。故而佛陀反对没有意义的无益苦行。佛陀认为:真正的解脱之道,是远离身心欲望及避免自苦其身。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贝有如来智慧德相即佛性。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能成佛呢?就是因为我们内心还有魔性。佛教所说的魔的本质是:泛指一切断人善根,阻碍解脱修行的力量。魔分内魔与外魔。内魔就是爱欲,不乐,饥渴,爱,昏眠,怖畏,怀疑,恶毒、顽固,利养、荣誉和名声,称扬自己、贬低他人。外魔即天魔,尤其是我们比较精进的时候,亲友往往会用亲情享乐来诱惑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世俗的“情”,轮回的“理”。如果我们动摇了,就意味着“魔”的胜利。
面对内魔与外魔的诱惑恐吓,希达多太子没有恐惧投降,而是奋起迎战。为什么他有必胜的信心呢?因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贪欲和恐惧。其实战胜我们的不是外在的什么。而是内心的在乎与执著。正所谓:贪色就会成为美色的俘虏,贪权就会成为权力的俘虏,贪财就会成为钱财的俘虏。悉达多太子战胜内在的魔性,所以外在的魔出现时,才不受干扰,无所畏惧。
对于我们修行出家入来说,佛陀的经历具有借鉴意义。降魔就是降伏自己。内心没有贪嗔痴烦恼,就不会被内奸出卖。其实烦恼才是最可怕的敌人,所谓家贼难防。一旦战胜心魔,无论岀现诱惑还是恐吓,我们都有能力保持覚知,取得胜利。降魔就像闯关一样,战胜一次,就能闯过一关。正所谓:过五关斩六将。战我魔军,开发佛性,才能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前逬。
末学非常有幸逬入三级修学,有了明师指导,有了善眷陪伴,毎天思维法义,让我们学习佛法的智慧武器与魔性抗战。这是善与恶之斗争,这是正义与邪恶之抗衡,这是解脱与轮回之敌对,这是觉醒与迷惑之战斗。在日常生活修行中,我们要用智慧的降魔宝剑与利他的慈悲善行来滋润心田。让善的种子与佛性的力量得到张扬。恶的苗芽与魔的干扰自然会枯萎。我越来越认议到自己身上的三毒之病多了,真真切切感受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每天与魔在一起而不自知,即使知道也有时不愿放下,解脱与我擦肩而过。
通过学习佛陀的求道、降魔、成道的过程,今生值遇殊胜难得的佛法,是佛陀用生命实践的,历经苦难及挫败中上下求索而来。觉醒吧!迷途苦难的众生。放下吧!贪爱轮回的众生。
让我们扬起三宝之风帆,在三级修学的导引下,用无尽感恩之心,用智慧佛法之甘露,瓦解内魔,战胜外魔,践行佛法,保持觉知,弱化我执,佛性之智慧宝藏定会张显!
感恩法眷陪伴提携!愿我们为觉醒而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