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你的智慧不够。
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装模作样,表面上看都很有礼貌,很尊重他人,实际上都是虚情假意。作为修行人不能这样,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对穷人还是对富人,不管是对高贵的人还是对低贱的人……都要恭敬谦和,友善真诚。
假如你有好人坏人、善人恶人的分别,这是自己的执著与烦恼。都是自心的显现,业力的成熟。
明白这个道理,你才会真正地恭敬他人,才能真正地为他人献爱心。这样,有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献一份爱心得一分利益。
什么叫真正的恭敬?时时处处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真心奉献。若是真正做到了,就能积累无量的功德与福德。
在世间的上师、领导、父母亲朋好友面前,我们也许能够做到恭敬,但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这不是真正的恭敬!
如果不管与什么人交往,都能做到恭敬,这才是真正的恭敬。
很多人在街上遇到乞丐讨饭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可能内心里想的是:他们是乞丐,在讨饭,自己最起码也比他们强。
还有不少修行人,面对那些经常造恶业的人,内心也经常自然而然地想:我修行再差,也比他们强。于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
若是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够;若是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若是有圆满的智慧,你就会知道: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
不要随意评判别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很容易造业。
佛法,就像面镜子,应该拿来照自己,不应该用来照别人。你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好;你认为的“不好”,不一定是不好。所以不要去找别人的毛病,不要去评判别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因为你没有他心通,不知道他人的发心和动机,所以不知道他人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知道他人所做的一切是善还是恶。
善恶不是在表面上、形式上,而是在心里。如果我们盲目地去判断别人,议论别人,评价别人,很容易造业。我们一生中经常就是这样造业的,而且还浑然不知。很多人特别喜欢评价别人,评说他人做得对还是不对。这是人性最大的弱点,是宿世的业障,也是生生世世积累的恶习。
智慧是人和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你没有为人处事,
怎么能增长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