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把握适度,保持自在的心态

人有时候心气太高,很傲慢;
有时候又心气太低,很自卑。
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
保持一个自在的心态:
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
把握适度,不紧不松,
不高不低,这才是解脱的状态。

生活中,我们总是把握不住自己,比如,有一点功德、成就的时候就骄傲了,而遇到一点违缘、障碍的时候就开始抱怨、自卑。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对治傲慢。如何对治?每当我们取得一些成就时,就与那些大成就的人比较一下,这样就会发现自己的智慧和成就就如同一盏油灯而已,只能照亮眼前。如此一比,傲慢心自然就没有了。当你抱怨、自卑的时候,可以与那些暂时没有成就的人比较一下,相对而言,自己还算有一些成就,如此就又开始有自信了。

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因为这两种心态对我们的危害都非常大。

高与低、骄傲与自卑这两者,最好都要观为空性。如果能以空性的智慧来摄持,就会彻底断除这些念头。如果你暂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用比较的方法,也可以消除傲慢与自卑。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这就是人生成就的关键。

人与人之间相处不要太密切

我们有一句俗语:
“一天的人应该是一生的人。”
和睦相处的同时保持距离,

才能长久。

人与人之间要融洽地相处,但是互相之间也要适度——保持距离,保持清净,保持稳重。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一般情况下不要相处得太密切。

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性:刚开始亲密无间,吃穿住都在一起,不分彼此。但过了几天、几个月、几年,就出问题了,互相诽谤,互相伤害。还有一种人,跟什么人都合不来,这也不对。

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今天很热情,明天又很冷漠——不能这样,要处处保持稳重。我们有一句俗语:“一天的人应该是一生的人。”和睦相处的同时保持距离,才能长久。

贪什么就是什么的奴才

为什么内心不自在呢?
被贪心束缚了,控制了,
你就不自由了。
怎么办?你不要贪。
你不贪、不动心的时候,

他就跟着你来。

如果你贪心,就会变成心的奴才。你贪人,就变成了人的奴才;你贪钱,就变成了钱的奴才;你贪地位,就变成了地位的奴才;你贪名誉,就变成了名誉的奴才,自己不得自在。

人为什么内心里没有快乐呢?就是因为内心没有获得自在。为什么内心不自在呢?因为被贪心束缚了、控制了,你就不自由了。那应该怎么办?你不要贪。你不贪、不动心的时候,他就跟着你来。你不去贪这个人,也许这个人就跟着你来了;你不去贪钱,钱就随着你来了;你不去贪地位,地位就随着你来了。这叫自在。

心自在了才有真正的快乐,心不自在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你条件再好,生活水平再高也没有用,内心里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一滴水也可以有大海的力量

佛曾说:
三千大千世界及须弥山都能衡量出大小,
但诚心随喜的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

随喜是一种特别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当看到他人行善积德,修行上有进步了,学习上有进步了,生活各方面有好转了,我们要发自内心地高兴,诚心诚意地随喜,这样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是完全一样的。

从前有位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养一切受用。当时有位行乞贫女得知国王这一善行后,生起了无上欢喜心。在回向功德时,世尊问国王:“你愿将这些善根回向给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更广大的人?”国王说:“回向给福德更广大的人。”于是,世尊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回向。

国王做功德的时候,还有傲慢心、嫉妒心等诸多烦恼,而贫女诚心地随喜国王的功德,只有欢喜心,没有掺杂一丝烦恼,所以贫女做随喜的功德比国王做供养的功德更大。

有些人心中怀疑:为什么不费吹灰之力,只做随喜就可以获得那么大的功德呢?因为随喜是善心正念,它对治了嫉妒、嗔恨等烦恼,这是最大的善根,是特别殊胜的正念。好比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当它融入大海中,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

当别人种善根、积福德的时候,我们不能有嫉妒心和其他的恶念,一定要生起欢喜心而随喜。众生有一点一滴的善根,我们都要发清净心而赞叹;平时听到、看到或想到他人的善根,我们都应当随喜。

佛曾说:三千大千世界及须弥山都能衡量出大小,但诚心随喜的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既然想学佛修行、想积累资粮,像这样的善巧方便,在轻松愉快之中就能获得福慧功德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把握适度,保持自在的心态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