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说佛菩萨,就觉得特别神秘。认为佛肯定是离自己远远的,高高在上的,特别有神通、神变,特别与众不同。我们去顶礼他,供养他,他们高兴了就会保佑我们;我们得到他的保佑了,就能健康,就能顺利,就能平安了。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平时也想不起来佛,有什么事情了,就到寺庙去供养,去礼拜。如果如意了,就觉得菩萨太灵了,然后再去供,再去拜。如果没有如意,没有顺心,就开始怀疑,甚至是生气、埋怨、诽谤菩萨,“这些都不管用!”把佛菩萨当作神,求保佑、求平安。这完全是迷信。
有一年正月初一,我去成都文殊院。那天人山人海,来往的人流络绎不绝。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有这么多人信佛,这么多人学佛!
然而,当我跟寺院的僧人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们说,因为今天是正月初一,人们都来求佛保佑一年的平安,所以人多,平时没有几个人。
看来,大部分人都是迷信的,这样信佛没有任何意义。信佛不是一种迷信。佛也反对迷信。
既然不能向佛求保佑,那我们为什么要信佛呢?因为菩萨有改变命运的方法。
初时博学易成障
有的人认为既然学佛了,就应该多看书。尤其是有些比较有学问的人喜欢东看西看,东学西学。虽然这些知识、学问是一种成佛的因,成佛也需要学这些,但是这样心很容易散乱,影响自己的禅修。如果你有分辨能力,你可以看;如果没有分辨能力,看多了往往就会变成障碍。
净空法师依止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李炳南老师为什么不让净空法师看别的书?就是怕对以后的修行有影响。净空法师依止李炳南老师十年间,没有看过别的书,没有听过别的法师开示。后来,李炳南老师开许了,什么开示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包括外道的,因为他有一定的定力了。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两只脚还没有站稳时就想跑,这样很容易摔倒。所以,刚开始学法的时候,最好不要广闻博学,而要一门深入。
和其他的学问不一样,佛法是圆融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佛为什么要讲这么多法门呢?因为众生的根器、意乐不一样。佛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根基的众生,讲的是不同的法门。这些法门里有很多了义和不了义的法,如果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与能力,很难分辨,很难把握。
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不要东跑西颠,不要学太多的东西;否则心容易散乱,容易生起疑惑,耽误自己的修行。学佛是要断疑惑的,你乱跑不但断不了疑惑,反而还会增加疑惑。学的东西多了,疑心就重了,成就也慢了。所以不要东学西学,一门深入才能成就。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活佛”
也可以称为“活佛”。
为什么我们现在积累点福德、功德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没有欢喜心和希求心,或者这种心不强烈。我们无论是对佛还是对上师,虽然稍微有一点点希求和欢喜,但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功德。一听说佛神通广大,有求必应,什么都能给自己,贪心就上来了,并因此而生欢喜心。一听说是上师,尤其是藏地来的所谓的活佛、法王,就认为他们太神了,一摸一吹就能治愈所有的病,因此而生起欢喜心、希求心,继而以这样的心态去亲近;根本不是因为这位上师的智慧广大、慈悲深厚、具足德行、戒律清净、摄受弟子能力强而欢喜和希求。
现在很多人依止上师时,具足正见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糊里糊涂地接触,根本不去考虑他的智慧、慈悲、戒律以及度化众生的事业如何。很多人听说藏地的“活佛”“上师”来了,第一句问的就是“厉害不厉害?”意思就是有没有神通。觉得能飞、能治病就是“厉害”,根本不会观察他的智慧是否广大,他的慈悲是否广大。要么就问“有没有名气?”“有没有势力?”“长得怎么样?”假如认为“长得帅肯定是佛”,那么天界的天人就都是佛了。这种标准是错误的!这都是贪心不是信心。如果没有弘法利生的事业,说他是“活佛”“法王”都没有用。如果能真正度化众生,就是活佛,就是法王。否则,名气再大,长得再帅,也不是真正的活佛、法王。
华智仁波切以及很多上师,尤其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都讲过,藏地有这样的情况:家里比较有钱,比较有势力,小男孩长得也比较好看,就把他认定为活佛。虽然化身佛有很多种,他肯定也是化身佛中的一个;但如果这样,就不用认定了,墙、柱子、桥、房屋……都是种种化身佛,都是“活佛”。如果要认定,就要看他有没有转法轮,有没有讲经说法,有没有度化众生。有弘法利生的事业,才是活佛。
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示现成佛、转法轮,他们都是殊胜化身佛,可以称为“活佛”。这些具德上师和善知识们,他们在示现上也是在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他们为什么要讲经说法呢?因为有悲心。怎么能讲经说法呢?因为有智慧。以悲心和智慧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这都是投生化身佛,也可以称为“活佛”。除此之外,不能称为“活佛”,不是佛在经中讲的“活佛”,也不是佛在密宗续部里讲的“活佛”。大家要有判断能力,不能盲目,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到底是佛菩萨,还是冤家
你到别的地方找不到佛。
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身边最讨厌、最不顺心的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是来度化你的;如果你没有修行,没有智慧,他就是你的冤家,是来讨债的。
“上师不是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吗?这是冤家嘛!不是说最不听话、最淘气的儿子或女儿是来讨债的吗?那他们到底是佛菩萨,还是冤家来讨债啊?”这就看你自己的心了,你怎样对待他,他就是怎样的。
其实,你最讨厌的那个人就是佛,是阿弥陀佛来了。不听话,天天不上学,成绩也不好,在你身边的这个小孩子,就是观音菩萨,是来度化你,帮你消业,帮你还债的。你为他们付出,为他们奉献,这不是在给自己积累善根和资粮嘛!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最殊胜的福田。否则,这个人在你身边,你愿意接受也得接受,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没办法。“是啊,虽然很讨厌,再也不想见到,但是没办法啊!天天都要在一起。”因为他是你的冤家,业不消,缘不尽,债不还,他是不会放过你的。除非你们之间的缘尽了,否则,债欠了就要还。
佛菩萨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有的人经常说:“我想上师了,请上师加持我。”你身边的那个人就是上师的化现,也是来度化你的,这就是在加持你。色身佛有报身佛和化身佛,化身佛有四种,其中之一是种种化身佛。一切的显现都是化身佛,都是佛幻化的,上师幻化的,你要有智慧。
佛有法身佛和色身佛,二者是一体的,色身佛是从法身中、法界中显现的。如果你的心比较清净,就能看到清净的形象;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就只能看到不清净的形象。因为一切显现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心的显现。别往外求,别到处找佛,佛就在身边,都是来度化你的。
在家里,他的一切态度、行为,都是磨练你的,都是帮你消业的,你的内心要这样去接受。但是在你的行为和态度上,如果是为了调伏他或帮助他,不是为了自己,你也可以现一些忿怒相。佛的身相为什么有寂静相和忿怒相两种呢?心里不能有忿怒,显现上可以有忿怒,但这个忿怒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示现一下忿怒相,可以直指他的毛病,让他改变。如果把握住了火候,在适当的时候调伏他,对他只有帮助,没有伤害。现在,有些人总说对方“你不信佛,你烦恼、习气重……”意思是自己要去调伏、制止他一下,但是你们现在没有智慧,把握不好火候和时机,这样容易伤到他。有智慧的时候,就能把握住了。
学佛修行就是要改变、转变,若是你的思想、行为和凡夫一样,就不是学佛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