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学会原谅别人,才能开阔自己的人生

被人包容,显示自己渺小;原谅别人,才能扩大自己。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

【释义】当你犯了错误,别人在原谅了你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你的渺小;而当别人犯了错误,你能够原谅别人时,才能显示出你的伟大。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记载着六祖慧能遇刺的经过。

当年,慧能与神秀分别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两位宗主彼此相互尊重,但门下弟子却各自衍生出崇己抑它的敌视局面来。北宗门徒唯恐五祖弘忍传法给慧能之事广为天下人闻知,遂买通侠客张行昌前往暗杀六祖。六祖预知此事,便准备十两黄金放在座位间。待夜幕时分,行昌潜入六祖室内,正要刺杀之时,六祖从容引颈就刃,行昌连挥利刃三次,六祖却始终毫发未伤。六祖劝谏刺客:“以正剑任侠者,不应该有邪心。以邪心用剑者,必无正当的侠行。我只欠你钱债,并未欠你命债!”行昌闻言惊仆于地,久久才苏醒过来,直向六祖求哀忏悔,并希望立刻随六祖出家。

慈悲的六祖先将黄金送给他,并安慰他说:“你暂且回去吧!我担心身边的徒众若知道这件事,必不肯容纳你。日后等你变装再来,我会接受你的!”行昌秉承六祖指示,连夜遁逃而去;后来在其他僧团出家受戒,法名志彻,精进修行。尔后,志彻因对《涅椠经》经义不解,而再度就教于六祖。六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很久就在想念你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令志彻感愧交加,立志追随六祖弘法利生,以报师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原谅别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战胜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与自由。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外在的敌人或许可以用武力消灭,但是内在的心魔则有赖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与果断的决心,才能加以降服。六大根本烦恼中,“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印度圣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说:“我知道这很难做到,所以用最谦恭的态度,尽量达成这项自我要求。”谦卑的人比较无我,无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冤亲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仇恨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彼此身心的多重伤害!

【感悟】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也许原谅一个人有时候真的比记恨更困难,但记恨别人的同时,为难的又何止是别人?痛苦的还有自己。只有学会原谅别人,才能开阔自己的人生。

【佛禅小故事】

洁癖

小和尚洗了手,又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不洁净了。”

以德报怨才能化敌为友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佛陀

【释义】用仇恨的心是永远都不能化解仇恨的,只有用宽容的心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魏国村民发现后十分生气。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便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有史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演绎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历史悲剧。然而,如果人们在面对仇恨时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甚至会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丽。

【感悟】

一个人有时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却很难容忍他人对自己的恶意污辱和致命打击。但只要有“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就能减少自己和对方心中的怨恨,多一份和谐与美丽。

【佛门名家】

大乘和尚

大乘和尚(约8世纪),中国汉地佛教禅宗在吐蕃的代表人物,一作摩诃衍那。早年在长安学习佛教禅宗。唐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据沙州(今甘肃敦煌)后,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命赴吐蕃,在拉萨及札玛(今札囊县桑耶寺附近)等地传教,赤松德赞妃没庐氏及贵族妇女30余人曾从他受戒,出家为尼。他倡顿悟说,著有阐明顿悟的著作。约于贞元八至十年(792—794),由赤松德赞主持,大乘和尚代表汉地佛教与以莲花戒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展开辩论,先胜后败,被迫返回沙州继续传教,备受当地人民尊崇,称之为“国德”、“大德”、“蕃大德”,但汉地佛教在吐蕃的影响从此逐渐减弱。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学会原谅别人,才能开阔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