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佛陀
【释义】道德高尚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不会想着该怎样得到回报,这种不求回报而去帮助别人的人所得到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一位穷学生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可是穷学生的家庭没有办法负担他的学费。
于是他不断地打零工,但是,缴学费的时间已经快到了,而穷学生还是没办法赚够学费。最后他硬着头皮向人乞讨食物,可是当时国家处于战乱时期,一般人能温饱都已经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食物给人。
就在他要放弃的那一刻,有名妇人被他的求学意志所感动,于是她帮他补足了学费。
穷学生告诉妇人,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
妇人说:“你不用还我,只要你以后当医生多救一些人,我就很高兴了。”
十几年以后,这位妇人生了一场病,求助了很多医生,却很无奈地都没有效果。最后打听到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只是妇人看到医院开出的庞大医药费用就却步了,因为此时她根本无法支付如此庞大的医药费。
就在妇人即将离开时,这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拦住她,并且很诚心地告诉她:“你的病情必须尽快就医,如果延误会有危险。”
妇人不想让医生为难,没说什么就要离开。
这时医生说:“当时你告诉我要救更多的人,如今你却不能相信我?”这名妇人才认出,眼前的医生就是当初帮助的那位学生。
妇人看到他如此有成就,真是为他高兴,不禁流下眼泪说道:“我不是不相信你,实在有困难不能救医。”
医生说:“你的事我都知道,只要你愿意,其他的事我会处理。”这名妇人基于不求回报的心,不愿医生困扰,还是坚持要离开。
最后经医生再三恳切劝说,妇人才答应就医,也因自己的善良之心救了自己。
穷学生受到妇人的帮助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十几年以后,穷学生又以医生的身份,回过头来救治这位妇人。
太阳的伟大、母亲的崇高、大树小草的无私,正在于他们本来不求回报。帮助别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得到帮助,摆脱困境,再奢求什么,便是对这种帮助的亵渎。
如果帮助别人,却期待回报,就会使我们真心的帮助变味,所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期待回报。当突然有一天,收到别人的回报时,也是一种意外的惊喜,是另外一种财富。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为有这种能力而高兴,而骄傲。
自己内心安定了、愉悦了、豁然开朗了,便是对自己快乐的回报。自己从一件件给予与付出的心意和血汗中使个人的美德得以滋润和茁壮,便是对自己最真挚的回报。
相反,太在乎回报,功利之心太重,自然扭曲了付出的本意,也使关爱的美意变味,令人听之不快,望之生厌。
不求回报,其实自有回报;不求回报,其实终有回报。
那回报便是:在你身后流传的感人的口碑,多少年后回忆起你由衷而生的敬佩,在你意想不到时人们默默地给你的支持和支撑。
【感悟】
一个善良的人只希望别人好,见到困难的人就依据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并且不求回报。这种人必定会得到善良的回报。
【佛门名家】
文载
文载(1454—1523年),号月舟,北畿通州人,俗姓王。9岁入乡校,13岁出家,拜白庵为师。20岁时出游参学,3年后回还,闭门不出,读经习静。他又到少林寺参叩无方可从,3年后更遍参京城诸多禅师。明弘治年间,文载住白塔精舍内阅《大藏经》。明正德三年(1508),祠部任命文载住持少林寺,前后16年,直到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