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
——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
【释义】就像鹦鹉只是学人说话,不能明白人的意思。佛经也是传达佛意的,不明白佛意,只是口中念诵,也就像鹦鹉一样,是学舌之人。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
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古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鹦鹉比喻的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呆头呆脑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生活有主张,快乐又轻松;若没有主见,将会一事无成。不管你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千万不要因别人的闲话让自己郁郁寡欢,也不要理会那么多的闲言闲语和负面指责,只要秉持着自信的态度,就一定能继续完成想做的事。
你们听过父子骑驴的故事吗?有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要进城,路人指指点点,说怎么有头驴也不知道骑。于是爸爸牵驴,儿子骑驴。路人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儿子怎么这么不孝顺。父子俩赶快交换位置,爸爸骑驴,儿子牵驴。路人此时又交头接耳,这个父亲怎么这样不疼爱小孩。于是父子一起骑驴,路人看了又感叹说,他们在虐待动物。父子俩无计可施,只好合力把驴子扛进了城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旁人的眼光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说话的方式自然有所差异,有智慧的人不会和不同角度的人争吵。当你想到要去哪里,就抬起脚勇往直前,想做某事就努力去实践,并不断地检视自己,时时勉励自己向前走,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感悟】
优柔寡断的人总喜欢附和多数人的意见,虽然脚在前进,却被人牵着鼻子走。只有心中有主见的人,才能够分辨是非。因此,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
【佛门名家】
仲敦巴·甲哇迥乃
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年),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西藏堆垅(今堆隆德庆县)人。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从师学习藏文,后去康区师事名僧赛尊,还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阿底峡抵阿里古格后,即决心迎请阿底峡到西藏传教。自此,一直师事阿底峡,但终生未出家。阿底峡逝世后,他在聂当(今西藏曲水县境内)主持悼念阿底峡的活动,并在聂当建立俗称卓玛拉康的神殿。1056年年初受达木(今当雄县)地方人士之请,在热振(今林周县境内)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弟子中以博多哇、京俄哇、普穷哇最为著名,并由博多哇和京俄哇分别传出噶当派的教典、教授二支派。
对自己所说之话要负责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摒弃。
——《法句经·教学品》
【释义】如果能做到的,说出来还可以;如果根本做不到的,千万不要说空话。要知道虚伪、不讲诚实信用,正是聪明人所鄙弃的啊。
俄国作家班台莱耶夫写过一个叫《诺言》的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小孩在公园里玩战争游戏,一个大孩子对新来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说:“你是中士,而我是元帅,你就得听我的。这里是我们的军火库,你留在这儿做哨兵,等我叫人来和你换班为止。”
“中士”很听话地一直坚守岗位,但是天黑的时候,其他的小孩都回去了,大家把这个“中士”遗忘了。
公园快关门的时候,“中士”还在坚守岗位,他又冷又饿,还很害怕,却不肯离开公园。一个路人看到这种情况,在街上找来一个真的少将,让少将帮忙。少将对孩子说:“中士同志,我命令你可以离开岗位。”
“中士”这才高兴地说:“是,少将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这是一个经典的“言必行,行必果”的故事,作为一个孩子,都能做到如此信守承诺,是很了不起的行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成功地打开局面。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虽然人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同的兴趣、情感和思想等互相吸引,但这样并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信用来维系。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就能给人以信任感,让人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
懂得守信的人,也是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别人可能被你“欺骗”一两次,但绝对不会永远被骗,迟早你会因为自己不守承诺而失去大家。
曾参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
等她回到家里,就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
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
为人处世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实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了的。言行举止,时刻都不要丢弃这个根本。与人交往,只要这个根本还在,只要还有别人的信任,那么其他方面的缺陷就还有机会去弥补。若连这个起码的根本都没有了,别人还会与你交往吗?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办事情,都要对自己所说之话要负责,用行动来证明一切。有些人口头上对任何事都说“没问题,一句话,我全包了”等,嘴上说了,脑子却忘了,这样总开“空头支票”的人,再三的失信,必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让人失去对你的信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眷顾那些说话算话的人,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
【感悟】
一个人可以没有出色的外表、出色的谈吐,但绝对不能没有诚信。诚信,能让你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交流对象。哪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答应了就要做到”。任何交往中,许诺不可轻率。言必行,行必果!
【佛禅小故事】
磨砖做镜
道一12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做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