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义中以一个问题导入主题,那就是“既然中下士道是为上士道服务的,为什么不直接叫上士道的次第,而还要说中士道和下士道的次第呢?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破除我慢。是针对自称是大乘,发心却是小乘,行为上连人天乘都做不到的情况,一开始读法义法时,我是觉得自己不存在这个情况的,但是在辅助材料的思考题里,第一题就有这样一问:“我存在这种情况吗?”刚好组修也是我分享这个题目,那我不得不思考了,经过仔细观察和对照,原来我自己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
导师总是强调发心,就是要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而修学佛法。我每天也在念大乘皈敬颂,也是要“为利有情愿成佛”,那说明我就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可是念归念,自己在发心上确实是偏向自了比较重,虽然也承担了一些义工,但是目的还是想着为自己积累福报,利他也是为了自己能够成佛,我这是把大乘的发心反过了“为了成佛而利有情。这可是存在私心的小乘发心呀。
那么,在行为上,我也连五戒十善都做不到,连定课、自修也做不好,离人天乘的标准相差实在太远了。导师说的这个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所以说,佛法就是一面镜子,要对着自己来照,才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师父也常说:《道次第》里每句话都要结合自己来学。我却很少能做到,非常惭愧!
第二个原因,是对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人普大饶益,依次第应机设教。
我明确自己是下等根机的人,因为之前也读过一些经论,但是都是一些形式,读不懂,没有收获,也没有改变。自从进入书院以后,按照修学的次第引导,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尤其学了道次第以后,才对修学和发心有了清晰的理路。导师说:顿悟也需要根机,根机也是靠积累的,所以,有渐修才有顿悟。我觉得修学所施设,就是引导我渐修的一个过程,《道次第》的三士道就是一步步引导我发起真实无为菩提心,成就无上菩提的修心理路,是一条快速成佛之道。
但是,外因虽好,还得靠自己努力去实践,只有按三士道次第修学,努力下功夫,积内因,结善缘,不断的积累正向心行的力量,才能摆脱错误的观念和心行,增长智慧与慈悲,才能究竟实现暇满人身的最大价值。
所以,我必须下决心,依止导师,按照次第,老实修学三士道的所有内容。目前,我也真正认识到道前基础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十分重要,必须要按照道次第的修学方法,将每一法都落实到心行。在进入三士道的修学之前,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器,端正自己的闻法态度,时时忆念导师的功德,随师喜当作;数数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易失,认真将十八字方针落实到修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