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修自他相换?对改善生命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1.发菩提心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自他相换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把追求自己快乐的心理,转换到一切众生身上;把漠视众生的心理,转换到自己身上。”对此有何理解?是否认识到,自他相换是直接对治我执的殊胜法门?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阻碍:阻碍是我执。通过七因果和自他相换来化解我执。
b) 意义:任何人想让自己或别人快速得到救护,出离轮回,解脱生死,就应该修习自他相换法。这是甚深微妙的修行。
c) 思想:世间的所有快乐从哪里产生?都是从希望他人乃至一切众生快乐产生的。反之,世间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是从一心只想自我利益产生的。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通过查找题目并进行思惟,我认为本题要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要修自他相换。
b) 一是生死流转的根源在无明我执,因此要通过方便来化解我执。七因果和自他相换就是这样的发起菩提心的方法。
c) 二是事实上,世间的快乐确实也是利他产生的,自利也确实是一切烦恼之源。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联系到我自己。以前我最关心的绝对是自己,没有人比我更重要。记得有一则喻言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国王和王后各自写下来最爱的人,结果都是自己。
b) 爱自己本身本无可厚非。但是拉大时间尺度后发现,历史上结局比较惨的,基本上都是爱自己的过患。相反,历史上结局比较好的,还真的都是不那么在乎自己的人。
c) 我自己呢,每天爱自己的的时候,烦恼从未间断。突然有一天发现什么也不想是特别自在和快乐的。现在反过来思惟,什么也不想也是一种忘记自己的行为,暂时不爱自己了。
d) 暂时不爱自己尚且自在,那爱别人呢?我就想到了我督促朋友们进班,在朋友危难的时候伸以援手,无条件随缘地帮助一些人的时候,那时的感觉真的真的非常快乐。
e) 这种快乐不是物质满足后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对自己心行感到满意的快乐,非常喜欢这样的自己。而反过来再回到以前那样只爱自己,自私自利的阶段,感觉应该是不可能了。单单想想那时的自己就感觉不堪回首。
2.自他相换对生命有什么殊胜利益?多数人觉得:利己才能得到快乐,怎么可能因为利他而自己得到快乐呢?“凡夫最大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着为自己谋利益,结果却不断制造痛苦和轮回。佛陀无我利他,成就了大解脱、大自在。”对两者的差别有何感受?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自他相换胜利:快速得到救护,出离轮回,解脱生死
i. ◇凡夫:自我为中心,导致痛苦与轮回。凡夫最大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着自己,为自己谋取利益和幸福,结果却在不断制造痛苦,制造烦恼,制造轮回,真正得到的快乐非常有限。
ii. ◇佛陀:无我利他,成就大解脱大自在。从因地菩萨道的修行,到成佛的整个事业,佛陀所做的一切都出于无尽的悲愿,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最终成就了大慈悲、大智慧、大解脱、大自在,成就了无尽的利益和安乐。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本题的难点在于是否能真正想明白利己轮回,利他解脱的道理。
b) 从现世利益来说,因爱自己而产生的种种不善行为,确实是导致烦恼的基础。而利他的行为,也确实是快乐的源泉。
c) 从究竟利益来说,爱自己是我执,是导向生死轮回的因。而爱他则是化解我执的路径,最终导向无我利他,成就圣贤品质,解脱生死轮回的。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小时候因为爱自己,所以随着自己的性子来。伤害昆虫小动物,得不到或不满意就哭闹,甚至有一次当街抓妈妈头发,让妈妈非常难堪。其实这一系列的行为,长大来看,感觉很是后悔和痛苦。
b) 先是非常后悔自己曾经伤害过那么多小昆虫和动物,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可怕了。和伤害人的人没什么区别。然后非常后悔抓妈妈头发。感觉明明妈妈是在爱护我,我却恩将仇报。一种狼子野心的感觉。这些都是童年非常差的记忆。
c) 在读《地藏经》之后,开始慢慢发现,原来我忽视了那么多生命、植物的感觉。小动物说杀就杀,想吃就吃,从未认真想过它们的感受。
d) 还深刻记得第一次放生的时候,自己的心脏跳动得特别厉害,感觉非常害怕。现在想想自己业障多么深重啊。放生这样的小事小慈悲居然都能心怀忐忑。这就是曾经伤害动物的果报吧。
e) 多次放生以后,慢慢内心调柔了很多,开始感同身受小动物的可怜和可悲。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f) 当内心调柔,柔软了以后,放生的时候小动物不再害怕地乱窜了。很难想到终于有一天它们自由了,回归江湖了,却不舍得放生的那双手。
g) 看下不远处有钓鱼人走来,自己反而急的不行,告诉它们快快走,别往岸边游。可是那一双一双的小眼睛,不停地冒一下头,不停地游来游去不肯离开。
h) 直到我和母亲离开岸边,还能看见那一个一个的小黑点。这让我感觉,以前的自己是多么不堪,原来每个生命都是渴望活着的呀。
i) 这段经历,真的是生命中美好的经历之一,每每想起来,都会心生怜悯。这时候的我,内心没有恐惧,而是调柔、平静、慈悲占据着心灵。
3.不相换,对生命有怎样的严重过患?
① 多数人觉得:他人的痛苦与我何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只在乎自己就能获得利乐吗?“如果只在乎自己,就是在不断成就凡夫心,这是一条制造痛苦的轮回之路。”我看清这一生命真相了吗?无始以来,我一直爱执自己,是否从中获得利益和快乐?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不相换的过患:既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
b) 如果不能相换,不断在乎自我,就难以瓦解我执;
c) 不修利他,就不能成就大慈大悲的品质,不但不能成佛,不能得到无漏的快乐,即使世间有漏的快乐也得不到。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小题难点在于,能否理解爱执的过患。
b) 从现世的利益来说,真的是一条制造痛苦的轮回之路。
c) 从解脱的利益说,爱执自己没有解脱的可能。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越学到后面,越觉得佛菩萨慈悲啊。遥想自己读《地藏经》以前,哪种不堪回首,想都不想再想。
b) 读《地藏经》后,看到菩萨的事迹,坚硬的内心开始调柔,开始慢慢发现别人也和我一样,有血有肉,畏寒怕热,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c) 再思维爱执自己的过患,感觉没有读《地藏经》,没有进班系统的学习《道次第》,自己简直没有希望了。
d) 轮回中因为爱执而相互伤害。不但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不惜手段,更是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中,种下了生死轮回的种子。
e) 皈依之前的自己,简直是蹉跎人生啊!
② 为什么佛菩萨成就一切功德,而凡夫却成就一切烦恼?主要区别何在?“凡夫的生命依无明我执而建立,本身就是制造痛苦的机器。我执正是机器的核心,如果不从核心解决,痛苦将永不止息。”对此有何理解?以己为例,我执带来哪些痛苦?是否决心摧毁我执?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自己,只追求个人快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切衰损、不幸、灾难、痛苦、烦恼的根源。
b) ◇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把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在乎自己的利益,转换到一切众生身上,转换成帮助他人追求快乐,成就利益,这才是一切圆满之处。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难点在于,能否更加深刻认识到,我爱我执是没有出路的,这是一条和佛陀教义相反的不归路。且不说无尽轮回的可怕怖畏,只说现实的幸福也不能得到。
b) 看着那么多的名门贵胄,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高官政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大多令自己落入悲惨的境地。而那些因福报没有消耗完而没有现世报的有情,在垂垂暮年之时,也会遭到良心的谴责。
c) 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现世的衰损、不幸、灾难、痛苦和烦恼,等待他们,更是惨不忍睹的非人折磨。想到这里,不肯继续再想,唯有心痛、可悲、可叹。正如大德说过的一句话,多好的儿女啊!
d) 思惟了过患,再思惟利益。有幸选择正确道路的人,虽然也有苦难,但不至于终身后事有太大起伏。而能做到爱他的人,无论是现世的利益还是尽未来际的利益,都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e) 就不说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了,就说那些拯救民族的英雄,挽狂澜为己任的领导人。在现世的利益中,不但得到人民的爱戴,普通人所追求的财富、房产等待,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没有意义。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之所以今天的我还在轮回中,因为我曾是一个迷惑的凡夫。之所以现在还有一点点改善和快乐,也是因为凡夫在觉醒的路上。
b) 这个假期太长,许多有情都焦虑、无助、烦恼。而我也受疫情影响,没有收入,理应一同和大家焦虑、无助、烦恼。
c) 可对于这个假期,可能是我过去的生命中,最宝贵、最难得的一段暇满。我不但每周认真完成自修和班级共修,还花时间将整套《道次第》的大纲按照书院的脑图进行整理、补充。
d) 在做完这个小工程之后,我分享给同学们,希望能改善因没有自修时间,蜻蜓点水式自修而慢慢落下功课同学们的实际问题。
e) 虽然也有学长担心,这样详细的法义,浓缩了书院导图的精华,会不会导致部分同学没有自修却蒙混过关。
f) 可是我总觉得,能学到《略论》的师兄们,应该早已不是在学知识了吧。大家早该认识到,这是解决尽未来际的大事,解脱无尽轮回的生命良方呀。
g) 在昨晚的班级共修时,班级的师兄针对我梳理大纲和逐题写分享稿的行为表示感恩,表示真的好想认真学习法义,但苦于没有更多的精力。
h) 而我这样的分享方式,给了她极大的方便,可以在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不会被班级落下,还能抓住每期法义的精华。
i) 再听到同学赞美的同时,我真的真的深刻感受到,是应该我反过来感恩她们呀。如果没有同学们的鞭策及让我认识到这样可以利益更多的同修,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将一整套的《略论》大纲梳理出来,做成幕布,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查看当期法义。
j) 而做这套大纲以后,其实最终收益的是我自己。因为每句话我都精心琢磨,每段法义都和书院大纲进行对照,我感觉整个略论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我已经了然于心了。
k) 如果我再配合同学们整理的《略论》必背偈颂,按照大纲进行重点背诵的话,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最大的受益者呀。
l) 这就是本小题我特别特别感受到的。利己是衰损之门,而利他才是一切圆满之处啊!
4.认识到我执过患和利他功德,是否迫切地想要改善生命现状?怎么改?“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对此有何理解?是否认识到,自他相换是殊胜法门,从世间福报到成就佛果,都是从利他中产生的?决定将爱执自己的心转向众生了吗?
由此思惟:怎样才能实现生命的现前和究竟利益?“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对此生起定解了吗?对于修自他相换生起强烈希求了吗?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本题的难点是,能否生起对自他相换的希求之心。
b) 通过上面逐题思惟后发现,如果不将自他相换,还是我爱我执的话,无论从现世的利益,还是尽未来际的利益,都是不可能有究竟的快乐的。不是大概率没有,而是不可能没有!
c) 相反,如果自他相换,就能给我执沉重一击。在化解了我爱我执之后,我才能先获取世间的快乐,进而究竟成佛。
d) 自他相换真的如同师父说的那样,是一个非常厉害,非常重要,是必学的密秒行!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通过上面小题的逐题思惟,我已经深刻认识到在世间的现世利益,怎么推理最终导向的结论都是我爱是衰损之门,爱他为圆满之处。
b) 同学们慈悲我,告诉我如果心行不落地,学法义就是学知识。学长们慈悲我,建议我按照提取正见(八步骤12),事实正见(八步骤3-3.5),联系自身(八步骤4)的方法进行自修。
c) 我不但认真逐题自修,还发在了书院的网站上。如上小题的分享,我还整理了整套的《略论》大纲做成幕布,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抓住核心法要。
d) 本来这件事情是没想太多,随缘利他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让我养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e) 我发现,无论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粗略地浏览和认真梳理后思惟绝对是不一样的,效果差得太远。这也就导致了我在学习其他世间知识的时候,也用这套方法论去学习。这让我的学习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f) 我常常想。其实自己的数理化,逻辑思维能力是很差的。可是为什么现在感觉自己像个学霸呢?
g) 其实仔细想来,我的生命中是有思辨能力的,而且种子特别强大。之所以能开发出来,一方面是师父给我起:法学,我认为是鼓励我“学”。因为我的学习不是很好,所以要在“学”处弥补。
h) 第二我觉得,对于同学的善意提醒,学长的慈悲教诲,我能够深刻认识到大家是在慈悲我,担心我。因此我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推翻以前的学习模式,重新建立更优化的学习模式有关。这也是今天自己感觉非常受益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缘。
i) 通过这小题的思惟,我也尝试着自他相换。其实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我这样大块的时间福报,他们可能知道《略论》是宝藏,《百法》是宝藏,可因为工作、家庭家庭的原因,不能够那么深刻地深入法藏。
j) 而我现在有时间,我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将法义梳理,然后分享给大家。
k) 虽然《略论》我已经梳理完了,并且还做成了幕布,但是我知道《百法》是没有标准脑图给大家用的。而且百法梳理大纲相对《略论》而言,也有些困难。
l) 所以我发愿,在学习《百法》的时候,也要像《略论》那样,将大纲梳理清楚,争取做到没有时间福报的同学们,在自己打底听3遍的基础上,拿着这套大纲,就可以抓住核心,直接和辅助材料逐题同步,能够尽可能地跟上进度,调整心行,一起在菩提号的列车上,同愿同行。
m) 自他相换这么好,我怎么能不去实践呢。而且我觉得,自他相换最终的受益者肯定还是我自己。真的把《百法》梳理清楚了,我不是离菩提圆满,更近一步了吗?
二、自他相换的原理是什么?
1.很多人觉得:我是我,众生是众生,怎么可能相换?化敌为友的譬喻揭示了什么道理?“心是缘起的,也是无常的,充满着不确定。每种心行都是训练起来的。”对此有何感想?我有化怨为亲的经历吗?有何体会?是否认识到,只要训练,我也能自然生起利他心?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例:化敌为友。那些我们曾经听到名字就咬牙切齿的人,现在没有他反而不舒服了。这就说明心念不是固定的,而是无常变化的,是可以训练的。
b) ◇理:心是缘起的,是可以训练成的。修行就是有意训练健康的心。通过修心之后,把自己当作别人,把众生看作自己,这种心也是能生起的。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本题的难点在于能否理解心是可以训练的。
b) 首先,我们的心不是恒常不变的。在成长的经历中,我会经常发现自己的思想变化。每一个阶段自己的心行都不一样。这就是心行变化的案例。
c) 另外,很多书籍都在尝试解释人的思想是可以变化的。除了现象学的自他相换,心理学中NLP也在尝试解释这个问题。NLP认为人就像电脑可以重装系统,重装了系统之后,就可以洗心革面,改头换面。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中学时代,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惟,从一开始学习唯物主义,再到遇见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向外求索。
b) 整个学生时代我至少经历了3次系统重载。就像之前的分享说到的,我深信过世界是一个零和博弈,受《博弈论》的思想。也曾认为NLP可以解释大部分成功的现象。例如《周易》万物变化的思想,心学的思想,都曾深刻地影响过我。
c) 可是通过思惟我发现,前面的世界观没有一个可以究竟解释这个世界。在相对狭隘的环境中是说得通的,可放眼整个世界和历史,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d) 因此在没有方向的时候,我想到了观察信仰这些理论的人们的结局。经过类比和观察,我发现人们要么崇尚利益至上,要么落于虚无缥缈。心学的创始者王阳明,似乎晚年也没有逃脱轮回之险。
e) 反而是佛教的业力说可以解释大部分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我自己也是兜了一个大圈才意识到佛教的可贵之处。
f) 回到本课法义,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既然人的思想可以重载,那自他相换这样一个方便法门,应该也很容易可以装载我的大脑。而且,我自己认为单单是想一下,自他相换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自他相换。
g) 可是想一想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确实是存在这样的案例的。无论什么事,都能善巧处理不留痕迹。不但关心别人,还与世无争。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情商高,那么后者就是一种天生热情。
h) 其实每个人的基因记忆是不一样的,对于有些有情来说,我觉得对与他们,自他相换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
2.为什么常人认为自我和众生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以智慧分析,事实是怎样的?“此身亦是父母精血所成,是亦他之身分,以往昔串习增上生起我执。”对此,我认同并接受吗?是否认识到,所谓的“我”只是我们对身体的错误设定,是自己加上去的?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错误观点:执身为我。身体显然不是“我”,只是父精母血加上五谷滋养形成的,也是属于别人的。
b) ◇智慧分析:所谓的“我”,只是我们加在身体上的一种错误设定。生命去投胎时,就把这点东西当作是我,在身体上生起我执。所谓的我,只是我们的一种串习和设定而已。
c) ◇事实证明:父母将子女看作自己生命一部分,是将他作自的表现。就像父母对儿女,就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甚至看得比自己还重要,这也是将他作自的表现。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本题的难点在与无我的智慧。从中士道开始,就涉及到了无我的概念。其中坏聚见的概念,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b) 然后就是上士道讲无我。贯穿着整个上士道的修行,菩提心都是在克服无我的。
c) 无论是七因果还是自他相换,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弱化我执,成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
d) 而本小题导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再一次详细讲解了为什么无我。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实是父母因缘假象。假设没有这些因缘,今天在写分享的五蕴身是不可能出现和存在的。
e) 即使是因缘和合以后诞生了五蕴身,但也没有一个恒常自性的我。我就是一个假名安立,一个名词、形容词。真正能代表我的既不是身体,身体会坏。也不是念头,念头会消失。可究竟我在哪里呢?
f) 无论怎么找,都不可能在五蕴身上找到一个“我”。因此“我”是不存在的。既然我不存在,那么有情众生和我一样,他们也没有一个自性的我。
g) 既然大家都没有我,也就没有了第一人称我的概念。相应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也就没有了意义。
h)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是一样的。没用你我他之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就是他,他就是我。众生是一体的。没有分别。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那我自己来说,我曾深刻地思考过。我的身体不能是我。否则像手术中换身体器官,那个别人的器官在我自己身上的话,我能认为那是我吗?
b) 然后,我也想过我的念头,喜怒哀乐是我。可是疫情这几个月,除了法喜的快乐,怒和哀我已经好久都不见了。甚至我快忘记它们的存在了。那能说情绪中的喜怒哀乐之一是我吗?况且一做梦,喜怒哀乐就全不见了。因此念头也并不是我。
c) 那还有什么是我?想来想去,还是师父说的对。在我的世界里,除了念头就是影相,都是自我的一种投射。如果这些念头和影相都不能是我,那究竟我是谁呢?
3.常人对“我”的设定是怎样的?将设定撤掉,事实如何?“在缘起的世界,其实没有我和我所,我和他都是一种设定。”对此,我认同并接受吗?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能列举三例以上吗?是否认识到,自和他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改变设定,自他就能相换?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结论:除了父精母血和五谷以外,根本没有“我”。讲到利益一切众生,往往把自己和众生对立起来。其实我们也是众生的一部分。
b) →没有固定不变的我:我只是一种设定,改变设定就能相换。在缘起的世界,没有我和我所。我和他都是设定而已,一切都是因缘的假设。
c) →我是众生的一部分:身体是父母精血所成,我也是众生的一部分。“当愿众生”也包含我们自己。这不仅是对众生的希望,也是对自己的希望。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这几道小题都是在让我思惟为什么无我。
b) 我是一个假名安立,我是一种设定和投射。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我觉得例子太多了。汽车能跑能加油。生了病一样要找工程师。可我们从未认为汽车有一个他自己的我。反而是司机有时会把汽车当成我,当成我的一部分,感觉人车合一。
b) 再一个,siri、天猫精灵、小爱同学。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智能的,可相信大部分人不认为他们有一个我。他们的底层逻辑是大数据遴选答案和人产生交互。那么我认为他们只是机器。
c) 好,最难分辨的一个例子。就像前面曾经放生过的鱼儿。我们认为鱼儿会有一个他自己的我吗?这个案例就比较难以区分。
d) 我们可以这样思惟。假设这个世界是一世论。人死如灯灭(假设),那么鱼儿也是鱼死如灯灭。这样的话,这些鱼儿天生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果腹而已。如果所有生命只活一世,那他们同桌子,椅子,汽车,人工智能只没有本质区别的。无非就是高级的汽车和人工智能而已。所以他们也没有我。当然一世论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对的。
e) 那么现在再思惟佛教的三世轮回。今天的可乐罐子今天叫可乐。回收后被加工成了装饰品或者厨房用品。那到底可乐罐子是可乐他自己的我呢,还是厨房用品是他的我呢?相信都不是。
f) 那回过头说我。我今天的生命形态是人,我上辈子可能是其他生命形态。那到底现在的我是我呢,还是上辈的我是我呢?答案是都不是,哪个都不能代表究竟的我。而且上辈子的事我早已经忘了,谁谁知道我上辈子是做什么工作呀。
g) 经过这样的思惟就会发现。如果把视野拉大,把时间拉长,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恒常不变且自性的我。
h) 太阳会毁灭,山川海洋会几度桑田。连宇宙都逃脱不了大爆炸、膨胀的成住坏空。那一个小小的人类个体,哪有什么自性可言。
i) 因此,根本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当下的一种感觉罢了。
三、自他相换,与我的固有认知和心态有什么差距?对于所学法义,我能熟练运用八步三禅调整观念和心态吗?效果如何?是否能以正见完全替代固有观念?能否从仅关注自己,转向关注众生的离苦得乐?倘若不能,原因何在?打算如何调整?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生起极大的信心:要思惟自他相换的殊胜利益,以及不相换的过患。
b) 如法思惟后认真修习,是建立在思惟的基础上,以此达到调整认识和心态的效果。这样训练自己的心,自他相换一定能生起。
(二)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这道题的难点是我和无我的差别,其实这就是凡夫的世界和圣者世界的差别。
b) 虽然我还是凡夫,可宗大师是要通过自他相换法来让我从理上去理解圣者的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c) 凡夫的世界只有一个我最重要。其他的个体都是二元对立的。而圣者的世界是没有我和我所的。圣者看世界,世界是一合相。
d) 在圣者的世界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有的有情众生没有分别。而自他相换就是要带领我去一窥圣者的世界。
(三)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今天学习这一小题,也是很多因缘和合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必然包括一个因缘和合的五蕴身,包括自身的爱好、能力和天赋。
b) 当然少不了师父和三级修学及各位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其实也仅仅是娑婆世界某一个节点的碎片。
c) 从真理的角度往下看,其实全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其实并无任何意义。也没有法。全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而已。
d) 但反过来讲。对于一个还未证悟的凡夫而言,有实在且究竟的意义。那就是我也可以最终发现真理。我自己就是真理。真理也好,佛也好。都是没有办法了只能暂时解释用的一个假名安立。
e) 如果我想了解究竟的真理,我就要认真修习自他相换,用无我的概念去替代我固有的认知。写到这里,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感觉这节课禅的味道好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