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及心法之前五识和第六意识
一、心法有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二、前五识合称为前五识的原因:1、他们有共同的原因他们所缘的都是性境,所缘的都是现前的、现在的、不带名言的、不做判断。
2、前五识而升起是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一句话。九缘七八好相连。也就是说,眼识升起的话,他需要九个条件。空间就是距离了。光线。应届应对。作业意。种子,具有依(根),分别依(第六意识),染净依(第七末那识),根本依(第八阿赖耶识),耳识生起少了一个光线这个条件,鼻识、舌识、身识就少了距离和光线这两个条件。
3、五识是通三性的,但不是他们自己有能力通的,而是第六意识的带动。
4、五识是认识外界的五个窗口,也是向外表现内心世界的窗口,五识有观察能力。
5、五识缘境:眼识和耳识是要保持距离的,眼识还得有光线。鼻识、舌识和身识是要和所缘紧密地接触。
三、意识在我们的心灵视界里权力很大,相当于仲裁和首相。
1、意识的生起需要意根,就是第七末那识。
2、种类有五俱意识(明了意识)和不俱意识(独头意识)
3、意识有三种分别: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4、三种量:现量、比量、非量。
5、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
心得分享:
第一,五识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五个窗口,也是对外界表现思想的窗口。这样好的,我能够了解对方内在的心理,那我就观察的言行,调动眼识观察他的言行举止,调动耳识倾听他的表述,调动鼻识感受周围的气味,调动舌识感受酸甜苦辣,调动身识感受冷暖。但是,五识在意识的带动下通三性——善、不善、无记。在我自己都没能调动心王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五识张扬运作,那落入不善之中,那就危险了。所以,确定是为利益众生的事情,去发挥五识地作用,确定是善所缘,才去攫取,比如闻思法义,比如六度四摄,多多熏习。废话也不能多说,虽是无记,总是会把人带入浪费宝贵生命的境地。
总之,守护根门是重中之重。
第二、意识有三种量,现量比量非量,量是了别的意识。比量就是一种正确的推断,辨别,达到了别认识的程度。我常常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中,应该是非量,错误的推断,然后又黏着其中,为什么是混乱的呢,因为我的人是本身就是错误的了,不管怎么推断,不管怎么辨别,也只能是越弄越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