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个老和尚下山到集市里去办点事。等到回来的时候,没想变了天,下起大雨来了,河水顿时陡涨,原先露出河面的石头,现在却一块也看不见了。
老和尚见此情景,便准备蹚水过河。可这时,从远处来了一个少妇,看样子也是想过河去的,老和尚发现这位少妇来到河流边上时就站立不动了。他猜想可能是面对上涨的河水,让她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了吧。
见到少妇焦急的样子,老和尚便走了过去。问她是否要过河,那少妇说自己确实急着过去,可是水太大,不敢蹚过去。老和尚说,天色渐晚,这水一时半刻还不会退下去,你一个人在这荒山孤林的地方,很不安全,还是我来背你过去吧。少妇想了想,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就爬到了老和尚的背上,让老和尚背她过河。
就这样老和尚背着少妇顺利地到了对岸。少妇下来后,便向老和尚道谢,老和尚点点头,少妇便缓缓地离去了。
不料,这整个过程竟然被正在山下做事的年轻的小和尚看见了,小和尚对师父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他想:师父平时教我们,男女授受不亲,怎么今天他竟然把个女人背在身上?这成何体统?他在背女人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小和尚心里很纳闷,总是想着这个问题。
三天后,小和尚看师父一直跟平常一样,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找老和尚问起了那件事,问他为什么要背那女人,明明他自己总说男女授受不亲的。
老和尚听完小和尚的问话,哈哈一笑说道:“我背着妇人过河后,便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到现在却还没有把她放下。”
小和尚一时语塞,继而大悟。
事情过去了就该放下了,继续放在心里,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浪费精力。
时间是不可逆的,一去便不再来。为那不可再来的时间而浪费现在的光阴,实在是大大的不妥。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会让过去变成现在的调剂,会将现在当成是未来的营养。他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感受曾经的甜美,他们掌控现在是为了创造未来的美好。可那不懂生活者,则专门挑取不如意的曾经来回忆,让它们变成现在的负担,又会因为那负担搅扰了如今的心情,而没有心思去创造未来。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该放下就放下,掌控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彻底忘记,才能获得重生
久远劫前,一位善根深厚的太子,名叫昙摩钳,他好乐善法,派人四处寻觅懂得佛法的善知识,却苦无所获。忉利天王知道他的愿心,便想试验他的发心是否坚固,于是化作凡人优塞来到了王宫,表示能解佛法。太子得知后立刻出迎,顶礼接足奉为上座。
“我这法世间稀有,十分难得,需要付出大代价,恐怕太子未必做得到!”优塞为难地说。太子立即表示不惜倾其所有,只愿听闻佛法,解除烦恼痛苦。优塞听后要求说:“那么请太子挖一个大火坑,投身供养法宝。”
昙摩钳毫不犹豫地命令侍卫,挖掘深坑,并燃火于坑中。国王臣民们,见太子为了听闻佛法而打算牺牲身躯,纷纷前来劝说:“请看在国家前途上不要牺牲自己,我们愿意做奴仆供优塞差遣。”可太子不为所动,坚定地说:“我累劫以来历经无数生死投转,以这色身在人道造贪嗔痴恶业,在畜生道受人鞭打负重、为人所食,在地狱一日间丧身无数,痛彻心髓,苦无间断,从未发心为法布施,今日此造业之身能供养法,实在是因缘殊胜,希望大众成就我上求佛道的愿心!”
于是优塞升座说法道:“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大悲悯众生,矜伤为雨泪;修行大喜心,同己所得法;救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太子闻后便奋身跃入火坑,但炽热的火坑却刹那间化成清凉的莲池,太子端坐于清净芬芳的莲台上。昙摩钳便悟通了祸福无常、流转为苦的道理。
为求真理为法忘躯,真是精进无畏的人!也只有发大愿心,愿付出所有者才能到此境界。
人生一世,第一重要的便是选择。常人紧盯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想要的是保持住现在,再得到未来。太子懂得选择的真谛,明白未来与现在常常不能兼得,因此愿意放弃现在而赢得未来。这太子,是真正懂得选择真谛的人。
其实,选择的关键,并不在于想要得到什么,而在于愿意放弃哪些。只有彻底忘记,才能获得新生。
决定命运的选择是会让人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的,可以使人获得新生。这份新生,不仅美丽,也会跟以往完全不同,甚至彻底相悖。这时候,那以往便成了通往新生之路的障碍。若不放弃这障碍,而是想要现在未来一起得,那么选择也便失去了意义。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就像一个杯子,如果不倒出其中的清水,又哪里有空间去盛那琼浆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