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
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少时间了?”
临济回答:“三年了。”
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
临济回答:“没有。”
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什么是佛法的大义吧。”
临济就去问了,结果话音未落,住持黄檗禅师就开始打他。回来后,睦州问:“你问得怎样?”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住持就打我。”
睦州说:“再去问问吧。”临济又去问了,结果黄檗又打了他。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
临济心灰意冷,对睦州首座说:“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不吝赐教,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意,我只好离开了。”
睦州说:“你若要走,也应该去向住持告辞啊。”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往后雕琢成一棵大树,天下人都可以享受阴凉。”
临济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你不要去别的地方,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会指点你的。”于是,临济便去找大愚和尚。
大愚问:“你从哪里来?”
临济答:“从黄檗禅师处来。”
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吗?”
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义,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
大愚说:“黄檗是求成心切,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有没有错。”
临济一听,豁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
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你明白什么道理?快说!”
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说:“大愚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
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
黄檗明白,临济是真的觉悟了。
禅师对话,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看起来像是驴唇不对马嘴的胡说,其实有深意在里面。
黄檗禅师不说话,而是直接去打,其实就是回答。意在告诉临济禅师,参禅要靠自己,不是问出来的。临济归来之后,挥拳打自己的老师,是在说此刻的心愿,就该此刻达成,既然想打就打好了,何必等到以后?
凡事靠自己,把握当下,此刻想做的事情此刻便做,这就是最高深的佛法。然而这道理一般人都知道,能做到者,却不多。更多时候,我们都会将希望寄于别人身上,不管做什么总想有人来帮自己。结果便在这幻想有人帮的过程中,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还有就是,只有想法而没有行动,总觉得很多事情以后做也来得及,不必急于一时。却不知,此刻的事情就该此刻做,以后还有以后的事。依靠自己,把握当下,才是人生要义。
专注当下
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师父的房中请求参禅开释,并从师父那里拿取公案,于是他也请求师父指点。
每当这时,默雷禅师总是说:“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
但东阳一再坚持要参禅,最后禅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东阳恭恭敬敬地给默雷禅师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师父的旁边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默雷禅师微微含笑地说道,“现在,你去听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了寝室,专心致志地用心参究这个公案。
一阵轻妙的音乐从窗口飘入。“啊,有了,”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默雷禅师要东阳举示只手之声时,东阳便演奏了艺伎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禅师说道,“那并不是只手之声,只手之声你根本就没有听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住处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万籁俱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思量之间,东阳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声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他再度来到师父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继续打坐,谛听只手之声,却毫无所得。
他听到风的鸣声,也被否定了;他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往默雷禅师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只手之声了。
所谓只手之声便是无声。入禅定、念佛法,忘记一切干扰,才能达到的境界。默雷禅师让东阳去听只手之声,是让他归心入定,练习不受外界干扰的定力。
有了这份定力,自然能够窥探到佛法的路径,得以登堂入室。然而很多学僧在参禅的路上迷失了,太过于执着于那声音,反而让这只手之声变成了最大的干扰。这便是得不偿失了。
专注于一样东西并不等于执念于一样东西。想要干好一件事,放下所有,去专注于事件之上就行了。如果太过于在乎结果,做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想着是否能够达到那般结果,那么反而干扰了做事的进程。
要知道,专注的真正意义是专注于眼前、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每一个环节。那种将整体的结果当成是负担时时牢记的做法,并不是专注,而是执念。那样获得的只有干扰,没有其他。专注的前提,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