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人性之美从心灵的诚实而来

长乐先生:兄弟二人立志修道,无奈父母年迈,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高僧道:“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10年后我会再来。”说罢,高僧飘然而去。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终不能舍弃。10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仙风道骨。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10年内,我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10年内,我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我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高僧微笑,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何谈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

星云大师:一个人的生活,首先要注重的是物质生活。当物质生活具足了以后,我们还需要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有了以后,还要追求艺术生活,因为生活中要求真、求善、求美。当一个人确实有了艺术生活之后,他还想要超越而向往宗教的生活。各种宗教对人间的某些看法总不会完全一样,就拿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来讲:2500年前,他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觉悟了,他觉悟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涅槃。所谓涅槃,就是让自己住在一个安静的世界,不活动也不教化众生。为什么呢?他说:我现在所觉悟的道理和人间的道理都是相反的。世间一般人所有的,不管是形相上的有还是物质上的有,都是幻有、假有;我所觉悟到的本来面目、真如自性,是真实的实相、真实的有。

长乐先生:人类是被神抛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寻找回家的路。思乡情结、对家的爱恋都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你是不是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路到底在哪里?抛开国籍、民族、文化、宗教,我想说:让人类共同认可的真善美带我们的心回家。美以真为前提,善则是更加广谱性的追求,真是美和善的原点。中国道家追求真,老子的全部学说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返璞归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决定世界的第一性的东西,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是对道的认识。王弼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所谓“道不违自然”,就是主张纯任自然,不假人为。

星云大师:这有一张桌子,我问这是什么,人们会说是桌子。错了,你们被假象所迷,没有认清真相。木材是桌子的真相,木材做桌子是桌子,做椅子是椅子,怎能单说此木材是桌子?再问这是什么,如果你们说是木材,还是错,因为木材的真相是山中的大树。那么,它的真相是大树了?也不对,是种子,因为它结合宇宙万有的因缘才成为桌子。故从“万有的因缘”来看,就用这个“空”字来形容,所以真空才能妙有。

长乐先生:真者,非假也。真者绝对独立,永恒存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真理。善者,非恶也。善者,原人之初也。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美者,非丑也。真美者,令人向往追求,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涅槃无名论》中说:“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这里的“真”是真如之意,是佛家追求的最高真理。但是,佛家的真和道家的真是不同的,道家的真是道,是创生世界而又决定世界的东西,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真正的真;而佛家则认为世界是因缘和合生成的,没有创生世界并高于世界的东西。所以,佛家认为,真就是世界本身,而不是生成世界的东西。佛教所践行的普度众生的宏愿,都包含着善的根芽。可以说,善是所有佛法修炼者的共同准则。但是,佛教只把善当作一个过程,而不是当作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要通过行善而到达佛家天国,即要实现美。

星云大师:波罗奈国有位大富长者,结婚多年,他的妻子终于产下男婴。七天后,长者施设美膳,礼请全国有名的相师为新生儿取名。相师问:“这个孩子受胎时,有什么祥瑞的感应吗?”长者答:“受胎时,他的母亲自然和善,无嗔。”于是,相师为孩子取名为“善求”。

善求两岁时,母亲生下他的弟弟。初生儿形体丑陋,稍不遂其意,即愤怒号哭。长者立刻派人延请相师前来。相师问:“这个孩子受胎时,母亲有什么异样吗?”长者回答:“他的母亲怀他时,性情变得暴躁易怒。”于是,相师为孩子取名为“恶求”。

直到两人成人,父母为了让他们学会独立,要兄弟二人各自带着500侍从入海求索宝物。途中,善求不幸遇到盗匪,被抢走了车骑、财物和所有粮食。众人饥渴交迫,跪着祈求树神的救济。树神现身说:“由于善求平时仁和慈悯,因此神祇感应到了你们的求助。只要你们折去我身上的枝叶,所需当出,满你们所愿。”善求折去一枝,美饮流出;折第二枝,种种食出,百味具足;折第三枝,出诸妙衣,种种备具;折第四枝,种种宝物,悉皆具足。众人在跪谢树神的恩德后,踏上返乡的路。

后到的恶求看到哥哥获得如此充足的财物,心想:这棵树的树枝能出种种好物,更何况它的根呢!于是,恶求令人砍伐树。当树倒地,恶求及众人兴奋地挖掘树根时,500罗刹涌地而现,取此恶求等心肝骨髓,啖食无存。

善求、恶求,都是我们这颗心,一个是清净满月,一个是阴霾黑暗。如天上之月,有时新月如钩,有时一川银焰。月体始终一如,毫无亏损,只是浮云覆盖,令满室暗淡。

善求感恩树神出美饮甘露、百味食馔、上妙香衣、珍稀宝物。恶求伐树掘根,使他丧命的不是恶面罗刹,而是他内心的罗刹鬼怪,早就噬尽他的良知、他的道德。有感恩之心的人,就是持戒清净的人,他们少欲自足,惭愧正观,活在感恩的心灵净土中,昼夜饮食饱满,香衣披戴,璎珞珍宝庄严身形,所求皆办,悉无贫乏。

长乐先生:《梵网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打动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真的是大善,也是大美。《弟子规》中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真善美是拔除个人烦恼、痛苦的良药。要想回归精神乐土,就要降服自己不平的心、不清净的心、差别心、分别心、嗔恨心、愚痴心,回归真善美。

星云大师:人对幸福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好一点。你往前面走,前面有一道栅栏,大家都挤在那里。其实,你往后面退一退就会有另一个世界,以退为进,这就是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心的升华,人的愿望的克制,都是为了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长乐先生:在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流行的严酷现实面前,真善美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这里我要重点强调“真”,“真”特别可贵,不真就不善,也不美。

南唐后主李煜有首词被骂得非常厉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人们觉得,到了这种时候李后主还“垂泪对宫娥”,实在太好女色。王国维却认为这是李后主的真性情,很可贵。当时,最令他难过的就是要与这些一同长大的女孩子告别。所谓的忠、所谓的孝,对他来讲非常空洞,家国对他来讲只是供他挥霍的富贵。

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如果存在作伪,就有问题。可是,当文化传统要求文以载道时,我们不得不作伪,不能不载道。李后主写的“垂泪对宫娥”,这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令人羞怯和难以启齿的部分,只有天真烂漫的李后主才能如此坦然地写出来。

星云大师:古德云:“不怕妄心起,只怕觉照迟。”“觉照”就是心灵的曙光。所谓福至心灵、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枯树逢春,那种觉悟开通、心明意解的清醒,就是人心灵曙光的显现。红尘滚滚,举世滔滔,人常常在红尘里迷了眼睛,迷了心灵,失掉了最真的东西,对别人说谎,最后对自己也说谎。只有先对自己的心诚实,才能在嗔恨的时候散播慈悲的种子,在仇视的时候施与宽恕的谅解,在怀疑的时候培养信心的力量,在黑暗的时候点亮般若的火花,在失意的时候找出明天的希望,在忧伤的时候给予喜悦的安慰。不为猜疑所惑,不被私心障蔽,因为真理从清醒而来,善良从慈悲而来,人性之美从心灵的诚实而来。

长乐先生:真,是艺术的最高追求,也是最重要的新闻美德。新闻美德有13项,第一项就是准确、详尽、全面,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一致认同的基本美德。第二是真实,更广义地说,还要求新闻工作者对事实的叙述不能给读者留下错误的印象。新闻是属于公众的公共财富,它只提供事实,客观性是新闻的主导原则。凤凰卫视曾经制作了一系列关于台湾历史的纪录片,特别是记录台湾对大陆实施间谍战的《台湾天空的秘密》《谍海沉砂》,这两部片子都讲述了台湾军方不断派飞机和人员进入大陆取得情报的故事。这些间谍的坎坷命运,反映了历史上的许多冲突、矛盾以及被扭曲和掩盖的真相,揭示了两岸的政治、军事冲突只能带来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老实说,真实是很难达到的,也是很难判断的,但媒体对真实和真相的叩问和诠释会给观众提供多种选择,会更接近真实。对真相的探求和还原是媒体的良知和责任,也是凤凰卫视为维护“和谐底线”而发挥的作用。

星云大师:说好话,是真;做好事,是善。但人性有沉沦、偷窥、揭人隐私的一面,新闻媒体为迎合市场也可能不受控地贩卖人性。为奖励正面新闻报道、鼓励社会向上提升的力量,我发起设立了“真善美新闻传播奖”,希望借真善美的精神,对媒体报坏不报好的毛病给予一些净化。我对所有得奖的媒体人说,奖项算不了什么,媒体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真善美的贡献才让人感动。妄心、虚情假意,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就不可能善;一天到晚起恶念,打妄语,哪来的美?迷惑颠倒,不真不善不美,何来智慧?我希望世人能够更多地亲近真善美,即使不能人人成为太阳,也希望大家成为蜡烛,照亮一方天地。

长乐先生:我在大师身上深刻体会到“善”。台湾“9·2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印度洋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大师都派员参与救灾赈灾。当大批救援物资在机场堆积如山,无法运抵灾区时,大师通过当地的佛光信众建立了自己的通道,人背肩扛,经常最先抵达灾区。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会让灾区民众知道:活着就有希望,生存就是力量。经得起灾难的考验,才能实现理想;耐得住失败的挫折,才能成功立业。这不正是美的轨迹吗?

星云大师:我自己没有钱,但是,当我发愿要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民众时,就会有钱有物,因为我自许要有慈悲,慈悲是最大的财富。慈悲如同大海,你给予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格局越大,你的事业得到的助力就越大。

长乐先生:正如大师所说:“我好像忽然看见万千的群众向我招手,我必须弘法利生,我要为佛教开创新局。”这就是善的力量。

最后我们讲美。真正的美,作不得假。但若我们失去人的原点,谈所有的美都是假的。你可以在家里摆放很多名牌的家具,很贵很流行,但那都是作假给别人看,你自己有没有真的觉得美?怎样找回你自己,才是最难的功课。台湾的美学教授蒋勋老师曾经说:“我们从年轻开始,就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人与人的感觉,但工作忙碌之余,你还是一个人,你必须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来做人的部分。你看到了美,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只是假的美,你不见得快乐,那反而可能会是你忧郁症的原因。”

星云大师:人生长在天地间,和万物一样,人如果不亲近自然,看不到美,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湖南的岳麓书院为什么身处幽静山林中?那里的自然环境美极了,在那样的环境里,学生看到的也是山林的美景,潜移默化,都是教育。

长乐先生:现代人第一忘记自己,第二找不回美的感觉。怎么找回来?你去触摸一下叶子,去闻闻花香,让自己的孩子带着你去花园里转一圈。我们一说出去玩,很多人就想着报啥团,或者做什么攻略。其实,不是非要去哪里看山涉水、吃烤鱼才算休闲,只要有心情,何处不休闲?可悲的是,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都被人商业化了,我们都被洗脑了,你想做的都是别人教给你的,你只是随大溜,随不上了就痛苦,就觉得不如人。其实,做回你自己才是最好的休闲,这才是人。生活中的美学,应该是不受别人安排的。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自己的美,以真为准则,以善为目的,让美带我们的心灵回家。

星云大师:这个世界无处不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平坦宽阔,好不舒畅;走在羊肠小径上,弯弯曲曲,别有情致。如果三餐饭菜丰富,感念都来之不易;若是饮食简陋无味,就学习佛门“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滋味”。受人尊重,我心谦虚,面对世态炎凉,不妨学习禅师的“荣的由它荣,枯的任它枯”的处世态度。我很赞成总裁所说,我们应该建设自己内心的美丽世界。心美,世界到处都美。眼中所看到的是美景,耳中所听到的是美言,心中所想到的是美事。正如《维摩诘经》中所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经》里也告诉我们:“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诸法,皆由心造,我们能有一颗慈心、善心、好心,最为重要。美丽的世界,美丽的人生,我们何不从缔造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开始呢?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人性之美从心灵的诚实而来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