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成与败如筷子

星云大师:常听一些人说:“我每天烧香拜佛,为什么事业还是不成功?”“我信佛如此虔诚,为什么钱财还是被人盗了呢?”“我吃斋念佛,为什么生活不顺利呢?”“我每天打坐参禅,为什么命途多舛呢?”我闻言不禁觉得奇怪,佛门不是保险公司,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萨加被,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能得到好报呢?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经济有经济的因果,我们不能错乱因果。被人欺骗,应该先检讨自己是否贪小便宜,伤害别人;遭到扒窃,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太过招摇,将钱财露白,甚至反省是否前世有欠于他。所以,成功与诚实有关。

长乐先生:成功和失败都是一个过程,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就像一句话所说:幸运和不幸像一双筷子,缺了哪一支,都吃不了人生这碗饭。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里也蕴含着失败的危机。美国有一部非常著名的漫画,叫《花生》,是一个叫查尔斯的人画的。查尔斯一生经历了很多失败,他学习不好,并且性格封闭,只知道埋头画画。他把画送到迪士尼,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回来。他非常失落,但他没有停止。他把自己失败的过程编成一个长篇故事,用漫画表现出来,起名叫《花生》。结果,他一举成名,其漫画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个失败的人,把他的故事用漫画演绎出来,结果成功了,这难道不是非常有意思的轮回吗?

星云大师:话说有一位老和尚下山化缘,几个月过去,来往的行人都视若无睹,只有一个卖烧饼的小孩把当天卖烧饼的钱都捐给了老和尚。老和尚深受感动,对小孩说:“日后你如果生活上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卖烧饼的小孩起初并没有把老和尚的话放在心里,但他回去后,因为交不出钱来给老板,就被开除了,从此流落街头,成了乞丐。不久,他的眼睛就全瞎了。这时,他想起老和尚的话,就依言到山里找老和尚。老和尚是一位有神通的得道高僧,小孩被安排在寺院里住了下来。一天,小孩半夜起来上厕所,一个不小心,跌到厕所里淹死了。消息传开,老百姓们都认为,小孩做了好事,不但失业了,眼睛也瞎了,现在又掉到厕所里淹死了,这哪里是好心有好报?老和尚知道以后,就集合大众,说:“这个小孩子前世造下罪业,本来今生应该出生为癞痢头的穷苦小孩,下一世则是一个瞎子,再下一世又会受到掉进厕所淹死的果报。这本来应该是三世的罪业,但由于他今生布施的功德,这三世的罪业都集中一次受报。现在他已经苦报受尽,升天享乐去了。”

长乐先生:什么是轮回?我理解这个概念,不是简单地生了死,死了去投胎。它讲的是一种关联的作用。其实,一天中就有轮回。你上午帮朋友牵个线,做成一笔买卖,结果晚上朋友请你吃饭,你一天都很开心。又或者你早上偷懒,晚起了10分钟,就因为这10分钟,你没赶上公交,打车又堵车,到公司还是迟到了。结果你被老板批评,然后坏情绪又影响到工作效率,最后你出了大错,下班的时候很沮丧。不管是开心的一天,还是沮丧的一天,晚上睡去了,就当作死去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又是崭新的一天,又是新的开始。

星云大师:世间的一切成败得失、成住坏空,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纵的,也不是权势所能左右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则。佛教的精义在于明因识果,佛教的目的在于教化人心,所以,信仰佛教很好,明白因果的道理很好,奉行因果的法则更好。如果能在身、口、意三方面种成功的因,那么,就一定能结成功的果。基本的原则就是:像成功的人那样行为,像成功的人那样说话,像成功人那样思维。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语言方法,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时间久了,形成了成功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佛教的智慧。

长乐先生: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紧紧跟在一位成功人士的后面。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侥幸得来的,都有其必然的理由。在这些理由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成功者有时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一大批更为成功的人在帮助他。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他在创业初期遇上了一位名叫斯蒂文·扎布斯的成功人士的帮助。事实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名叫汉斯的年轻人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但他更想做的是投资基金的经理人。为了调整状态,他出去旅行。在飞机上,汉斯看到邻座的先生正拿着一本投资基金方面的书,就与他攀谈起来,双方很自然地就转入了有关投资的话题。汉斯觉得特别开心,把自己的观点以及现在的职业与理想都告诉了这位先生。这位先生静静地听着,时间过得飞快,飞机很快到达了目的地。临别的时候,这位先生给了汉斯一张名片,并告诉汉斯,他欢迎汉斯随时给他打电话。出于礼貌,汉斯接下了那张名片,但并没有在意,毕竟对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人。回到家里,汉斯在整理物品的时候发现了那张名片,仔细一看,大吃一惊,邻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资基金经理人!汉斯毫不犹豫,马上提上行李飞往纽约。一年之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人。

星云大师:佛光山开山40多年来,有的人只见到出家法师众多的“果”,却没有看到我们付出了多少辛苦培养僧才的“因缘”;有的人只见到在家信徒众多的“果”,却没有看到我们花了多少心思教育信徒培植“因缘”。四五十年来,我看到千万僧信和佛光山紧紧结合,大家一起成长,心中感到无限欣慰。但我也看到少部分人因为因缘不顺,为了一句话、一件事、一个脸色、一个神情,离弃宝贵的信仰,甚至倒行逆施、妄语谤法。上焉者懂得及时追悔,犹可挽救;下焉者一路错误到底,终至万劫不复的地步。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吾人对世事因果岂可不明辨慎思?记得过去我由于年轻气盛,只知直心讲理,不知人情世故,每遇阻难当前,三思反省,才发觉自己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因此,我学习改变立场,改善关系,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赢得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长乐先生:如果让我去给年轻人讲成功的捷径,那就是:不要放过你身边的每一个成功者。没有哪个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每个成功的人肯定都有不同的人生胜解。如果你也想取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功,那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走近这些成功人士,并主动结交他们,然后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品质、精神,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不管你能收获多少有用的东西,但与成功者交往,你总会觉得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汉斯对成为投资基金经理人的执念让他充满了这方面的能量,如果他没有那种强烈的渴望,就不会和邻座的旅客说那么多相关领域的见解;如果他的见解很浅薄,我想这位著名的投资基金经理人也不会贸然给出名片。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20岁靠体力赚钱,30岁靠脑力赚钱,40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交情即是人脉,人脉是巨大的资源。我们所说的人脉,既可以是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者,也可以是我们身边那些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

星云大师:《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诚乃不虚之言也。我常对佛光山的弟子们说:“我们要用‘因果’的笔来记账,用正直的心来理财。”佛光山的账簿挂在墙上。信徒捐给佛光山的钱财,指定是用来出版杂志的,不会被挪用去购买香烛;指定是用来买水果供佛的,不会被挪用去购买饮食。因为佛光山的大众对信徒的每一分钱都能俯仰无愧,不错置因果。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想要身强体健,必须注重饮食、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要事业成功,必须精进勤奋、把握机会、分析市场趋势。

长乐先生:不能错乱因果,这一点特别重要。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它就一定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就一定会发生,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成功,首先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星云大师:我们遇事往往不去探究因果,因此我们会无明烦恼,甚至对因果产生怀疑,某甲布施行善,为什么如此贫穷?某乙为非作歹,为什么这么富有?其实,因果业报有现报、生报、后报;因果业网错综复杂,迟速不一,轻重有别,其间的“缘”很重要。成功之事亦然,一个人有才华固然是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缘”,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追求成功的各位朋友不妨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良因善缘,从那里去寻找成功的秘诀。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成与败如筷子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